227
 
本期主题:闻法的喜悦







经云:「众乐法乐上。」
恭聆正法,如教而行──
法音性中闻,反闻闻自性,
顿见真淳太古心,法悦自在沐春风。


正知正见--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  禅宗祖师说:「只贵汝知见,不贵汝行履。」修行学佛最重要的就是知见。修行的法门有八万四千种,为什么要修行?为什么要持戒?为什么要打坐?正确地了解其中的道理,就是正知见;反之,就是邪知邪见。

正见摄导 行路眼目

  佛法里有「八正道」,「正见」为八正道之首。见,就是指一个人的思想观念。假使思想观念有了偏差,修行就会背道而驰,南辕北辙。知见错误的人,愈修就愈离谱,愈走就离道愈远,就像前面有悬崖绝壁,很快就要遭殃。以世间法来说,知见就是智慧。在社会上做人做事,有智慧的人处处得力,没有智慧的人即使拚命去闯,可能还会大祸临头。

  有些人发心出家修行,很快就能道业成就;有些人修了一辈子,却连道的气氛都没有,更不用说见道、证道。这是什么原因?因为知见有正、有邪,知见正确的人,皈依三宝如法修行,很快就能增长福报,得到三宝的慈光加被;知见不正确的人,不但不能消除业障,反而处处都是障碍。

  例如有些人虽然受了三皈依,但对于为什么要受三皈依、皈依的意义是什么,并不了解。以为皈依三宝以后,就会事事如意,结果每天还是迷迷糊糊,起贪、瞠、痴,造杀、盗、淫,以为受了三皈就有了保障,可以横行无阻。这样的发心就不是正确的发心,而是有条件地来受三皈依,目的还是离不开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。用这样的知见来信佛、学佛,最后不但得不到好处,一样会因为造恶业而招罪过。而真正发心皈依的人,诚心信奉三宝,进一步落实五戒──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不但修福,而且修慧,具有正知正见,自然学业、事业、道业就能有所成就。

  所以,无论出家或在家,首先要建立正知正见。假使不了解佛法的道理,只是盲目地信仰,听从一些错误的知见,以为这就是佛法,结果离道愈来愈远,就会断送了自己的法身慧命,甚至堕入恶道。

应病与药 尽诸有漏

  佛陀度化众生,都是从因上教导大众要知因识果,要消业、转业。现在种什么因,将来一定感什么果。如果种了恶因,等到恶业果熟,果报现前时,再想改变,就很困难了。

  每个修行人都知道要了生死,究竟什么是生死?一般人以为从母亲肚子里生出来是生,一口气不来、两腿一伸就是死,这种生死已是定业,谁也救不了。真正要了生死,必须从因上来了,把生死的因找出来。什么是生死的因?就是我们的烦恼;从因上来断烦恼、转烦恼,才有可能了生死。

  烦恼是众生无始劫以来的疾病,佛是大医王,知道众生身心的病,应病与药,开八万四千法门,来对治众生八万四千个烦恼。例如,以不净观对治贪欲、以数息观对治散乱。假使这一世身体不好或运气不好,就要多行善,要反省检讨、惭愧忏悔,要净心、定心、明心,要保持正念,从这些方向来努力,心清净了,身体自然健康,福报也会增长,运气自然而然就转过来了,烦恼自然就除灭了。

 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,都是对治法门、方便法门。对治什么?用来对治自己的妄想心、烦恼心。我们的心当中有很多病,必须吃药,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药,大家要了解;用念佛、诵经、持咒、参禅、打坐这些药,来治我们心当中的病。

  我们心中有哪些病呢?综合起来,就是贪、瞠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见六个根本烦恼。修行第一步,就是要把六个根本烦恼治好。所以,检讨自己有没有贪心?有没有瞠心?有没有痴心?有没有慢心?有没有疑心?有没有邪见?有就是「凡」,没有就是「圣」。依烦恼漏尽的程度,又有种种差别,有初果向、初果、二果向、二果、三果向、三果、四果向、四果,这是就声闻的果位来讲。菩萨也是一样的,所谓「无明分分断,真如分分现」,有三贤十地的差别。

  对这些佛法的道理,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,不能有丝毫的怀疑;怀疑了,就没有信心,没有信心,做事就没有力量,没有力量要如何修行呢?所以要有信心,才能产生力量。信要有正信,不能邪信。什么是邪信?你看强盗土匪、绑架勒索的罪犯,他也有一套理论,但他的知见观念已经偏掉了,他对这个偏掉的观念有信心,所以敢去做;结果做了,就是死路一条。

  古德四处行脚,参访善知识,目的就是要端正自己的知见。什么知见?佛在哪里?心在哪里?道在哪里?要认识清楚,这就是端正知见。所以,古德云:「未悟之前如丧考妣」,什么意思?「考妣」就是自己的父母。没有悟到这念心,不知道佛在哪里、道在哪里,要怎么去修道呢?就好像父母死了一样伤心。

  「悟了以后又如丧考妣」,悟了以后,又好像父母死了一样,这么悲伤、这么着急。为什么呢?因为尚未解脱。《华严经》说「不起凡夫染污心,必成寂静菩提果」,悟到这念心不用向外求,诸位听法这念心就是,要直下承担。从过去到现在,这念心里面都是垃圾、浑水,现在明白道理了,就要把垃圾化掉,化腐朽为神奇;把浊水、泥沙沉下去,这样清水自然就现前;这就是无上乘,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。

  每个人的际遇不一样,有家庭、有儿女、有事业、有学业、有应酬、有权、有位……很多事情纠缠不清,没办法放下。没办法放下,就要承担,在家修菩萨行,要提得起、放得下。担起来,就是有俗谛、真谛、中道第一义谛。《六祖坛经》云:「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」佛法就是在世间,就像手握起来就是拳头,一张开就是手掌;翻过来手心、翻过去手背,都是同样一只手,就是这么简单。想得通,烦恼就变成菩提,这些都在我们一念之间,这就是最上乘的佛法。

  所以,我们要「请转法轮」,要劝请诸佛菩萨、天下的大善知识、善知识,弘扬佛法,普度众生。无论是弘扬渐修法门、顿悟法门,都是转法轮。法轮,顾名思义,一个是「法」、一个是「轮」。轮,有运载义、摧碾义。用这个法来摧毁人我的执着,摧毁见惑、思惑、尘沙惑、无明惑,把我们的烦恼转过来,转识成智。

安住正见 解脱境界

  《大学》中的三纲领、八条目,也是讲心法。三纲领,就等于佛法所说的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。《大学》云:「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」什么是「在明明德」?明白每个人都有佛性、都有这个性德。「在亲民」,要把这些好的道理布施、劝导他人,使大家都有正确的知见、正确的行为。「在止于至善」,不但自己落实,达到最高的标准,也要教化众生达到最高的标准。以佛法来说,就称之为觉满。所以,儒家和佛教的道理是相通的。

  《大学》云: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」「致知」,就是要把我们的知见放正。知见是很重要的,假使知见不正,讲出来的话都是邪的,所以先要净化我们的知见。

  怎么样才能「致知」?「致知在格物」,「物」就是物欲,指心当中的烦恼无明、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。我们在禅堂里面就是格物,要沉淀这一念心,要把心当中的垃圾化掉。所以,「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」最后就达到大同世界、人间净土了。

  所以,禅是最高的智慧,最彻底的知见,最稳当的行为。我们很有福气能够生在这个时代、这个环境,知道为贤、为圣的道理,知道怎么样才能超越物质生活,怎么样才能解脱烦恼,怎么样才能净心、定心,这些都要靠我们的智慧、禅定和返照的功夫。

  《六祖坛经》云:「正见名出世,邪见名世间。」不明白道理的人,拚命向外求,求生西方、求生净土,不了解这念心清净了,当下就是净土,不用另外去找。师父说法的这念心,只有师父知道;诸位听法的这念心,也只有诸位自己才能知道、才能安住,这就是无上密印、这就是无上大菩提;能够契悟无上菩提,就能成就无上菩提道果!


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