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6
 
本期主题:恭敬一切,人生更和谐







古德云:「君子无不敬。」
以虔敬之心,敬上谦下,
深信含生佛性本具,
敬人人敬──四海之内无不兄弟!
法界同安乐,
人生自是一团和气!


恭敬谦和 善缘自来

文/普南精舍夜间研经一禅修班学员 传朔

  
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很微妙也很复杂,有些人的人缘好,从家庭、职场到道场,人见人欢喜;有些人却是人见人发愁,到处碰壁。可曾想过,一个人若把世间的头衔拿掉,还剩下什么能获得大众的敬重呢?希望别人对我们的敬重是发自内心的真诚,就要做到儒家所说的:「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」而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,就从尊重他人做起。

事如理 解行俱

  尊重他人的第一步,就是要对人恭敬。记得初初踏入精舍,不管男女老幼,见到面都是双手合十,互相说声:「师兄!阿弥陀佛!」从双手合十的剎那,心中起的是恭敬、平等的心念,法界自然清净详和。尽管当时还没报名参加禅修课,佛法已然藉由「尊重他人」,开演一切众生佛性皆平等的境教。

  初级禅修班开始上课时,「佛门行仪」便教导礼佛三拜,从合掌当胸到五体投地,将最尊贵的头点地,此时内心是清明且谦和恭敬,也不知不觉折伏了心中的骄慢。而中级禅修班的〈普贤十大愿王〉,教我们学佛从「礼敬诸佛」做起,明白众生皆有佛性的道理,自然在事相上就能做到恭敬他人,因此礼佛不是形式,也不是迷信,而是落实解行并重的修行。

  所谓「我慢高山,法水不入」,慢心深重不仅影响人际关系,也障蔽了清净心,不易与佛法的真理相应。相反的,有了恭敬心,就能柔软、谦虚待人,少了慢心,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对他人的尊重。

  禅修班熏修一段日子之后,也在精舍发心活动组的执事。虽然发愿要修菩萨行、行菩萨道,可是菩萨道实践起来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,在各项法会、活动与不同的学员合作,遇到理念、做法不同的师兄,如果没有观照自心,就容易产生磨擦、冲突,自己也曾经在双方沟通与协调时,因为无法达成共识,而有了争执,因此起了烦恼。

觉即佛 凡圣等

  传朔回过头来反省并且反问自己: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,而尊重对方的原因是由于他的身分地位高、年龄较长,还是资历比较深呢?或许,我们都被职场的身分与世间的角色所障碍,不自觉地流露出过去的习气。但是佛法告诉我们:每个人都有灵知灵觉的心,佛与众生的觉性平等不二,差别只在于心的染净程度不同罢了。佛是已经漏尽烦恼的圣人,众生心中的烦恼尚未断除,只要除去内心的染污,一样能够超凡入圣,因此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尊重。

  六祖大师说:「世人若修道,一切尽不妨,常自见己过,与道即相当……自若无道心,闇行不见道。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」是非是从分别与执着所产生出来的,因此要经常回光返照自心,反省检讨,修正自我,若一味执着别人有过,起了烦恼,道业也难以成就。此外,人与人的互动没有尊重、没有倾听,就不能了解对方;若能尊重他人,便能看见对方的需求,也能够发现对方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智慧和经验。

  佛法讲因缘果报之理,善业、恶业最终都会回到自己身上,若真能懂得尊重他人,心量自然能打开,因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。所谓「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」,一切法都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既然这一切都是心意识变现出来的,不就像是一场梦吗?知道自己在作梦,就别把梦境当真,进一步叫醒作梦的人,以清楚明白的心待人处世,尊重他人便是尊重自己。如此一来,不仅人生海阔天空,又能广结善缘、左右逢源,何乐而不为?




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