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2
 
本期主题:宽容 放下 再出发







“尽前行者地步窄,向后看者眼界宽。”
面对冲突、挫折、毁谤、曲解,
以宽和心、同理心,包容退让,
化解对立嫌隙,转障碍为人生助缘,
豁达阔步,迈向未来!


豁开心地真自在

文/见方法师

  人与人之间,为何总会落入是非、对错间打转,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切?又是谁作谁受?佛法告诉我们,心中的烦恼不化解,终将导致人我对立,相互瞋恼,结下冤结,周旋障碍,永无休止。

随缘了业 解冤释结

  我们受到他人不良善的对待,多半都会起烦恼,瞋心大发,认为我是他非,或是得理不饶人,采取行动,一报还一报,抑或逃避,或是勉强忍耐。逃避或许可以暂时逃境安心,但若不坦然面对,及时改变,往往造成更大的痛苦与无法收拾的后果;而一味忍耐,不知转念,看破放下,则让心中积怨转深。最后,受苦的还是自己。

  过去,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,有两位比丘起了争执,开口责骂的比丘事后自觉惭愧,便向对方忏悔,然而另一位比丘却不接受。佛陀对那位不愿接受道歉的比丘说:“当对方感到惭愧而悔改时,却不接受其忏悔的人,可说是愚痴之人,未来也会因之受无量苦。”佛陀进一步开示,出家学道,当行忍辱,赞叹能行忍者,这是大众应当学习的。

  多年前,曾经发生一起大学教授遭毒瘾发作的歹徒无故打死的悲剧,被害人的妻子悲恸之余,选择了原谅加害者,也希望亡者心中无恨,平安好走。有些人觉得原谅别人,便是自己示弱;或认为作恶之人,根本不值得原谅,甚至怨毒诅咒,希望对方遭殃。实际上,这样的想法与作为,都是把自己锁在怨恨的监狱里,若能了知三世因果的道理,随缘了旧业,不再造新殃,给予自己与对方重新出发的新契机。如此,不仅能转化逆境,更是勇于调伏心中热恼的智者,以面对取代逃避,突破困境,提升自我。

  〈达磨二入四行观〉云:“今虽无犯,是我宿殃,恶业果熟,非天非人所能见与,甘心甘受,都无冤诉。”今生的逆境是因为过去与众生结下怨结,当恶果现前时,若能甘心甘受,惭愧忏悔,就能消除业障、化除累世恶缘。因此,唯有透达因缘果报之理,面对不如意的境界,心当中无苦无忧,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。

放下提起 任心自在

  佛陀成道后,四处弘扬佛法,面对外道、提婆达多等恶人的毁辱迫害,从无愠怒瞋怨,只有无量的慈悲喜舍,及随机化导的高远智慧,因此,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。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云:“菩萨布施,等念冤亲,不念旧恶,不憎恶人。”诸佛菩萨心量广大,是因为能够以同理心,设身处地为众生着想,了知众生为贪瞋痴三毒所苦,发大悲心平等救拔。假使我们能对他人的境遇感同身受,学习尊重与接纳,体谅、包容对方,除了能化除自他心结,也能令家庭、社会及国家更为安定和谐。

  古德云:“宽却肚皮须忍辱,豁开心地任从他,若逢知己须依分,纵遇冤家也共和。”人与人的相处要达到和谐、和合,不但要忍耐他人的轻辱讥谤,更要降伏自心的无明烦恼。如此一来,所有的欺辱轻贱,都将成为修行的增上资粮,如同《大智度论》所云:“彼若不加众恼恼我,则我不成忍辱;以是故言是我亲厚,亦是我师。”长养宽容的心量,就在这念感恩之心。

  “度尽劫波兄弟在,相逢一笑泯恩仇。”原谅别人就是放下自己,以善念的光明,照破无明的黑暗;深信因果,便能看透其中的善恶因缘,时时以忏悔心、同理心、忍辱心、感恩心,转化心中的瞋怒、怨恚,方能看破、放下,超越苦痛,重新出发。彻彻底底放下过去,才能完完全全提起,正面积极地修一切善,了无挂碍,坚住正印,任心自在。




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