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8
 
本期主题:以愿导行 回向菩提







“修行急务,立愿居先。”
愿心,引领我们广修众善,进趣菩提。
生命,因愿行而熠熠生辉;
人生,因此希望无穷。


愿力不思议

文/普宪精舍研经班学员 传寂

  修行学佛就是要透过发愿确立方向,如果没有愿力,在朝着目标前进时,遇到困难就容易退失菩提心。因此,菩萨在修行的过程中,藉由发“四弘誓愿──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”,时时提醒自己,为了成就佛道,度化众生,必须断除无边烦恼,同时,学习无量法门,圆满菩萨愿行。

誓愿宏深 逆来顺受

  不仅如此,四弘誓愿更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十方如来、诸大菩萨上求下化的共同誓愿。尽管佛佛道同,然而由于每个人的愿心不同,佛菩萨还是有各个不同的誓愿,例如,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发了五百大愿、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、药师佛是十二大愿、普贤菩萨有十大愿行、地藏菩萨发了“地狱不空誓不成佛,众生度尽方证菩提”的大愿、观世音菩萨则是发愿闻声救苦,恒以大慈大悲,救济众生,利益有情。

  过去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,有一世为忍辱仙人,因为歌利王的误解,遭受割截手足,忍辱仙人非但不起瞋心,更以慈忍心发大誓愿,未来成就佛道,首先将度化歌利王;历经长时间的修行,当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成道后,第一位闻法证果的憍陈如比丘,便是当时的歌利王,释尊以实际行动圆满昔日的悲愿。而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,高龄一百一十二岁时,在云门事变中因被误会而遭军警毒打,不仅神情安然不动,也不改度众的悲心。

  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三十年来,不畏年迈,以无私无我的精神,带领四众弟子创建中台禅寺、海内外成立一百零八家精舍,年年举办禅七,推动禅修不遗余力,谆谆教导我们落实福德、教理、禅定三环一体的修行理念,都是源自于但愿众生得离苦,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慈心悲愿。

  从佛陀、历代高僧大德到开山祖师,都有如此坚定恳切成就佛道的愿心,再大的磨难和阻碍,都不改变行菩萨道的广大志愿,以饶益有情、救拔众生苦难为己任,这样无有穷尽的愿力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和跟随。

圣贤为导 亦步亦趋

  拜佛已二十几年,直到五年前才有因缘来到精舍听经闻法,随着佛法入心,察觉到以前的我,习气很重,也不懂得觉察、觉照。经由师父的教导,体会到人生无常,深深觉得修行之路刻不容缓,也领会到生命的价值,在于跟随师父们的悲愿与弘法脚步,拯救人心,端正众生的知见,当愈多人拥有正确的知见观念,这个世界就能更加美好。

  然而自己是个意志力薄弱的人,很多事情不敢直下承担,诸如冬天怕冷,不敢报名禅七;怕体力不好,无法承担坡务,多年不敢回山护七;不敢学梵呗,因为担心无法胜任;容易紧张,不敢担任心灯;怕被人拒绝,不敢跟众生广结善缘等等。直到看了高僧传,深深被祖师大德不畏困境,坚持上求佛道、下化众生的愿行所感动,加上师父的引导,以及不断薰修佛法,因此,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。

  我开始挑战自己,发现内心的恐惧,源自于妄想与没有发愿,所以,很容易就会退失菩提心。前一阵子,也鼓起勇气回山护持住持禅修,自己很欢喜,不畏劳累,身心轻安;收坡后,都会到鹿野园开山祖师纪念塔前,恭敬虔诚顶礼、绕塔,更发了大愿要上求佛道、下化众生,生生世世出家修行,实践菩萨道。

  有愿就有力,身为三宝弟子,如果能尽自己最大的愿心,跟随大善知识的脚步,引领众生亲近正法,由黑暗走向光明,世界一定更为光明美好。
 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