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7
 
本期主題:清淨口業 和氣增輝







古德云:「言語知節,則愆尤少。」
了知時節因緣,
端正心念,以正語、愛語,攝受大眾;
在在處處,眾所愛敬,和樂融融。


口和無諍好人緣

文/普宜精舍日間中級禪修班學員 法悟

  與普宜精舍比鄰而居已超過十個寒暑,雖然也曾為佛像的宏偉、精舍的莊嚴所震懾,駐足於遠處瞻仰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慈眉善目,只是因緣尚未具足,不曾起心動念,入寶山聽經聞法。直到去年五月,從職場上退休,在同事的接引下,終於踏進精舍,法師們親切的問候,歡喜心油然而生,隨即報名初級禪修班。

潛移默化 定淨明

  每一次的禪修課,都是讓雜念叢生的心靈,沉澱淨化的時刻。博學多聞的住持法師深入淺出的慈悲開示,將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,諄諄教導學員天天用功,日日精進,願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去除習氣。然而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,跟著自己數十年的積習,哪能說改就改,因此,住持法師教導我們,從禪修課的兩個小時與早晚定課,保持身口意清淨開始做起。

  在佛法的潛移默化中,每當心中起了無名火,總會勉強按耐住性子,不立刻開口說話,避免在盛怒之下,口不擇言,傷人又害己。此時,自己會在心中默默背誦《心經》,或是靜下心來深呼吸之後才啟口,沒想到學習在心中自我踩剎車,止息怒火、降低衝突的功效極佳,果報亦不可思議。

  在職場上工作多年,早已培養出只要是上司交代的任務,即便困難重重,一定使命必達。但是任勞易,任怨難,心中難免忿忿不平,口中頻發牢騷,回到家裡更是肆無忌憚地將工作的不滿,遷怒家人,在芝麻小事上吹毛求疵,導致家人、親子之間關係緊張。

  經過禪修班的薰修,藉由靜坐、誦經來定心、淨心、明心,內心充滿法喜,心中的妄想雜念一一減少,世俗的名利逐漸淡泊,不錙銖必較,自然心平氣和、和顏悅色,不再對家人挑剔、批評,彼此更能平心靜氣地對話溝通。

口和無諍 萬善圓

  此外,也將佛法的修行法門運用在日常生活裡,每當家人表現良好,便發自內心由衷地讚歎,讓家人心生歡喜;如果有不如意的事件發生,也會藉由修習慈悲觀轉念,改變互動關係,讓原本火爆衝突的場面急轉直下,事情出現轉圜空間,親子關係不再一觸即發,家庭氣氛和樂融融。感謝精舍開設禪修班,讓我在佛法的薰陶中,懂得反省檢討,洞察缺失,改過遷善。

  說出口的話,如同射出去的箭、潑出去的水,無法收回;情緒現前之際,逞一時口舌之快,後果往往難以收拾。為了提升自己的修養,也為了減少人際間的紛擾,開始一點一滴改變積習甚深的習氣,學習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,要求自己做到佛法中的「口和無諍」,心存和合,讓說出口的每一句話,都是清淨語、和氣語。

  精舍是個滋養法身慧命、廣集福慧資糧的好地方,回想近半年聽經聞法的時光,珍惜每一堂禪修課,如飲甘露,句句清涼,透過覺察、覺照的功夫,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。每週六的禮懺共修,依著師父的教導,在諸佛菩薩前懺悔、反省,四眾弟子一起誦經,修利他自利的菩薩行,將功德回向六親眷屬、冤親債主及法界眾生,推己及人,多麼寬廣的胸襟啊!

  將佛法落實在行住坐臥當中,真是獲益匪淺。在出坡作務中,學習「人在哪裡,心在哪裡」的專注,體會到以往「得之於人者太多,出之於己者太少」,有機會為他人服務,是多大的福報,所以一有機會便向左鄰右舍、親朋好友分享學佛的益處,接引更多有緣人親近佛法。弟子會遵循師父的教導,學習佛知見、學習佛思惟,提起正念,提升自己,在菩提大道上前進。
 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