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7
 
本期主题:清净口业 和气增辉







古德云:“言语知节,则愆尤少。”
了知时节因缘,
端正心念,以正语、爱语,摄受大众;
在在处处,众所爱敬,和乐融融。


心口和合 身心调柔

文/见归法师

  曾经看过一则故事,描述师生之间因为“听”、“说”之间的错解而产生误会。一名学生在书上读到一个“啥”字,不知道该怎么念,于是请问老师:“这个字念啥?”老师回答:“这个字念啥。”学生再问:“对啊,它念啥?”老师再次回答:“念啥。”学生不禁皱眉问道:“我就是问它念啥?”已经回答两次的老师,不禁动了气大声回答:“念啥,我说啥就是啥。”

  在这个故事中,所呈现的即是透过言语的传达,在聆听与回应的往返之间,尽管一方回答了问题,一方也听到了答案,然而由于说话的态度与口吻,不仅产生错解,也造成不欢而散的结果。然而这样的状况在生活当中处处可见,情节轻成了笑话,令人啼笑皆非;其次则是彼此产生误会,严重将可能造成师生反目、家庭失和、国家对立,不可不慎。

  《大学》云:“诚于中,形于外。”不清净的言语来自于不清净的思惟,我们习惯将批评、抱怨、责备诉诸于口,追本溯源来自于自我中心的思惟。如果情急之下,为了维护个人权益,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,一不注意就容易口出恶言,然而愤怒的情绪、严厉的指责只会拉开对方与自己的距离。所谓“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”每个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重视与肯定,恶意抨击只会伤人又伤己。

  究竟要如何从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思惟跳脱出来,成就清净的思惟与言语呢?心无诤,口业自然清净无诤!

  清净的思惟流露出来的就是清净的言语,如同甘美的泉水来自洁净无染的水源。试想,当我们心平气和、气定神闲之际,身心皆是清净柔软;若是因为理直气壮,一味地指责他人,不仅气氛紧张,彼此关系恶化,连带的,身心也随之紧绷。若能时时刻刻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,在恶念一起,恶语即将脱口而出,酿成对立冲突时,深呼吸,悬崖勒马,止息恶念、恶语,回到当下,身心随即安稳、调柔。

  以无诤的心接纳自己与对方当下所表达的立场与情绪,因为无诤,因此,可以“理直气平”认清彼此意见的不同。无诤的心,没有争个孰是孰非的理直气壮,以平和的心接纳对方的想法、情绪,消弭彼此对立的心念,让心安住于和谐的法界,因为“接纳”,放下了自我高筑的分别心;也因为心平,看见事情的真实相貌,自然与相互尊重的清净法界相应。
 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