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7
 
本期主题:清净口业 和气增辉







古德云:“言语知节,则愆尤少。”
了知时节因缘,
端正心念,以正语、爱语,摄受大众;
在在处处,众所爱敬,和乐融融。


口业清净吐妙香--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  佛法告诉我们,要想超凡入圣,必须在日常生活、做人做事中来完整我们的人格。人格完整了,才能成贤人、成圣人。所以,佛告诫大众勿说四众过,不但不应该说四众过,别人的任何过失都不应该说。所谓“祸从口出,病从口入”,现代社会有些人,只是拚命地膨胀自己、炫耀自己,专门挖别人的漏洞、揭别人的疮疤。社会愈来愈乱,就是因为不注重口过,彼此攻击、彼此排斥。儒家说:“无道人之短,无说己之长。”不要说别人的短处,也不要自我标榜,说自己有多了不起。如果每个人都能反省自己,不恶口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妄言,哪里还有是非?哪里还有乱象?

  佛陀告诉我们,口业有四种过失:一是恶口,二是两舌,三是绮语,四是妄言。恶口,就是讲粗话、讲不好听的话,毁谤他人。两舌,就是挑拨是非,自己在旁边看笑话。绮语,就是秽言秽语,目的在娱乐他人,显示自己很高明、很有智慧。妄言,就是不真实的话。有了这四种过失,口业就不清净,不但团体不和合,将来也会遭罪过。

口离四过得善利

  佛法说自利利他,儒家说:“己立立人,己达达人。”就是要先端正自己。儒家讲究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在佛法来说,就是要受五戒──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心不起贪、瞋、痴,口不恶口、两舌、绮语、妄言,身不造杀、盗、淫,口业清净、身业清净、意业清净,从自己做起,这样我们的人格就能完整。

  如来过去因地口业清净,所以具足种种功德。所谓“佛以一音演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”,如来只说一种语言,无论哪一个国度的人都听得懂;不但人听得懂,连畜生都听得懂。第二种功德,如来有上味相。如来无论吃什么食物,一放到口里,都是最好吃的,称为上味相。什么原因呢?因为佛的口里有甘露味。

  第三,佛有广长舌相。佛说法尽虚空、遍法界,没有山河大地的阻障、没有远近的阻碍,任何地方都听得见。佛的大弟子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,有一次他想要测验佛的声音究竟能够传达多远,以神通力飞了九十九江河沙等诸佛国土,结果还是听得到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声音。这是因为佛没有我执、法执,内外一如,心行平等,没有远近,十方虚空都在佛的法身当中,不论飞到什么地方都听得到佛的声音。所以要想达到这个境界,就要从因中做起,佛法最重要的就是因,因能感果。

  假使口犯了过失,不但要受恶报,罪业受完了,将来还要受余报,例如嘴巴是臭的,不论用什么药水洗,都除不掉;第二种是所讲的话别人不相信,没有信用。所以,一切都是有因有果。明白了,就知道为什么佛陀告诉我们不要造口业,口业要保持清净,这样一来,所说的话别人都会相信。

  中国有一位季布“一诺千金”,一句话值千两黄金。什么原因?就是不妄语、不恶口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说四众过,所以每一句话都很珍贵。现在的人犯的过失太多,尤其是口过太多,不要说值千两金,可能连半两金子也没有,怎么说呢?彼此谈了事情,说了不算数,还要写契约;写了契约还不算数,还要找律师作保、到法院去公证;就算是公证了,还是要耍赖。这就是没有信用的关系。

赞叹随喜心清净

  有些人很吝啬,不但不做善事,嘴巴也不行善,不懂得赞叹、随喜。看到别人有成就、有作为,不仅不赞叹,反而泼人冷水,乃至暗箭伤人,这样就造了恶业。所以,如果我们过去的口业不清净,现在就要用赞叹的方法、随喜的方法,使口业清净,去除自己悭贪、吝啬的烦恼。

  随喜功德是多方面的,有世间上的随喜功德、有出世间的随喜功德,无论是身业、口业、意业,都可以做到随喜功德。所以,除了称赞如来的功德,看到他人做善事、受三皈五戒,乃至发心布施供养、出钱出力,修种种功德,我们都能心生随喜,欢喜赞叹,不仅口业清净,也成就了无量的功德。

  〈普贤十大愿〉中有“称赞如来”,我们赞叹如来因地的功德、因中所修的菩萨道,难行能行、难忍能忍,也赞叹如来在果位上所成就的一切功德。称赞如来,口业就能得到清净,是一种最胜增上缘。正如《普贤行愿品》云:“如是虚空界尽,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我赞乃尽;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,我此赞叹,无有穷尽。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;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。”平常就要发这种愿,以发愿来转识成智、来清净我们的身口意三业。身口意三业清净了,发心广大,才能与道相应,最终成就如来种智。
 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