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6
 
本期主題:點亮人生的智慧──三諦







「夫三諦者,天然之性德也。」
真諦、俗諦、中諦,三諦圓融,
是如來的智慧,人生的真理。
運用三諦之智,進退有節、事理圓融,
人生,步步都是光明。


圓滿的智慧人生

文/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見非法師

  每一個人都希望擁有身體健康、家庭和樂、事業有成,乃至於道業成就的人生。要達到圓滿的智慧人生,佛法教導我們必須建立在三諦——俗諦、真諦、中道第一義諦圓融的基礎上。

俗諦圓融 福增無量

  所謂三諦,「諦」為真理之義,真理包含世間法、出世間法,以及出世間上上法。世間法的真理,統稱「俗諦」;出世間法的真理,稱為「真諦」;出世間上上法的真理,即是「中道第一義諦」。世間法是指做人處事的道理,如儒家的三綱五常、四維八德之理,都可以運用俗諦的道理來圓滿,因此,生活在世間,應該要了解俗諦的道理,並加以運用。

 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曾經開示,應當以「中台四箴行——對上以敬、對下以慈、對人以和、對事以真」來達到俗諦上的圓融,即是佛法中所說的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」、「眾生歡喜,諸佛歡喜」的道理。日常生活中,待人接物要秉持廣結善緣的心,在團體裡與人相處,面對長者或是長官、上司時,要做到對上以敬;對待年幼者或是下屬時,應落實對下以慈;以和合之心與他人相處;並且能以認真、誠實、負責之心,處理所有的事物,便是做到俗諦圓融。

  俗諦若能做好,自然成就無量福報,做任何事情就能左右逢源,順風順水,無形之中,身心也能獲得安定。相反地,如果不懂得俗諦的道理,心量狹隘,做任何事不懂得為他人著想,人際關係不佳,到處都是障礙,無論是學業、事業,乃至於道業都不容易成就。

  即便是俗諦圓融、人際關係良好、事業有成,依然沒有任何人能夠逃過生、老、病、死的無常變化,以及貪、瞋、癡等煩惱的逼迫。因此,若能了知世間一切皆不長久,體悟到「世間無常,國土危脆;四大苦空,五陰無我;生滅變異,虛偽無主。」的道理,便能夠遠離因為執著而產生的苦惱。

不住空有 滿園春風

  唐朝悟達國師曾於五歲時觀桃樹開花便做了一偈:「花開滿樹紅,花落萬枝空,唯餘一朵花,明日定隨風。」世間一切皆是無常變化,均有成、住、壞、空四種階段,花開花落便是最好的說明。花苞初生即是「成」,開花期即是「住」,花朵凋謝即是「壞」,花落即是「空」。

  而真諦則是說明萬事萬物生生滅滅,最終都歸於空,無有恆常不變的本體,一切皆是空性的道理。阿羅漢、辟支佛等聖者即是悟到真諦空性之理,放下執著,破除見思二惑,因此,超越生死,入於涅槃,安住於真空當中,永出三界,獲得解脫。

  如果認為俗諦是唯一真理,不了解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」,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質是空性及無常變滅,就落入偏於「有」的執著;相反地,如果以為真諦是唯一真理,卻不了解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」的道理,輕忽待人處事應有的圓融進退,則是陷入「空」的偏執。佛法是圓融無礙,究竟的真理,執著真諦的空或是執著俗諦的有,都是偏於一邊,無法達到真正的究竟圓滿。

  中道第一義諦即是不執空、不執有,但又不離開空、有兩邊,這念心始終清楚明白、如如不動,動靜當中都作得了主,不受到外界的影響,當下就能顯發每個人本具的性德,產生無量的功德智慧與神通妙用。如果能朝著這個方向來努力,不僅具足智慧、福德,也能契悟自心,成就圓滿的智慧人生。
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