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6
 
本期主题:点亮人生的智慧──三谛







「夫三谛者,天然之性德也。」
真谛、俗谛、中谛,三谛圆融,
是如来的智慧,人生的真理。
运用三谛之智,进退有节、事理圆融,
人生,步步都是光明。


圆满的智慧人生

文/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非法师

  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身体健康、家庭和乐、事业有成,乃至于道业成就的人生。要达到圆满的智慧人生,佛法教导我们必须建立在三谛——俗谛、真谛、中道第一义谛圆融的基础上。

俗谛圆融 福增无量

  所谓三谛,「谛」为真理之义,真理包含世间法、出世间法,以及出世间上上法。世间法的真理,统称「俗谛」;出世间法的真理,称为「真谛」;出世间上上法的真理,即是「中道第一义谛」。世间法是指做人处事的道理,如儒家的三纲五常、四维八德之理,都可以运用俗谛的道理来圆满,因此,生活在世间,应该要了解俗谛的道理,并加以运用。

  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曾经开示,应当以「中台四箴行——对上以敬、对下以慈、对人以和、对事以真」来达到俗谛上的圆融,即是佛法中所说的「未成佛道,先结人缘」、「众生欢喜,诸佛欢喜」的道理。日常生活中,待人接物要秉持广结善缘的心,在团体里与人相处,面对长者或是长官、上司时,要做到对上以敬;对待年幼者或是下属时,应落实对下以慈;以和合之心与他人相处;并且能以认真、诚实、负责之心,处理所有的事物,便是做到俗谛圆融。

  俗谛若能做好,自然成就无量福报,做任何事情就能左右逢源,顺风顺水,无形之中,身心也能获得安定。相反地,如果不懂得俗谛的道理,心量狭隘,做任何事不懂得为他人着想,人际关系不佳,到处都是障碍,无论是学业、事业,乃至于道业都不容易成就。

  即便是俗谛圆融、人际关系良好、事业有成,依然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过生、老、病、死的无常变化,以及贪、瞋、痴等烦恼的逼迫。因此,若能了知世间一切皆不长久,体悟到「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;四大苦空,五阴无我;生灭变异,虚伪无主。」的道理,便能够远离因为执着而产生的苦恼。

不住空有 满园春风

  唐朝悟达国师曾于五岁时观桃树开花便做了一偈:「花开满树红,花落万枝空,唯余一朵花,明日定随风。」世间一切皆是无常变化,均有成、住、坏、空四种阶段,花开花落便是最好的说明。花苞初生即是「成」,开花期即是「住」,花朵凋谢即是「坏」,花落即是「空」。

  而真谛则是说明万事万物生生灭灭,最终都归于空,无有恒常不变的本体,一切皆是空性的道理。阿罗汉、辟支佛等圣者即是悟到真谛空性之理,放下执着,破除见思二惑,因此,超越生死,入于涅盘,安住于真空当中,永出三界,获得解脱。

  如果认为俗谛是唯一真理,不了解「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」,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是空性及无常变灭,就落入偏于「有」的执着;相反地,如果以为真谛是唯一真理,却不了解「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」的道理,轻忽待人处事应有的圆融进退,则是陷入「空」的偏执。佛法是圆融无碍,究竟的真理,执着真谛的空或是执着俗谛的有,都是偏于一边,无法达到真正的究竟圆满。

  中道第一义谛即是不执空、不执有,但又不离开空、有两边,这念心始终清楚明白、如如不动,动静当中都作得了主,不受到外界的影响,当下就能显发每个人本具的性德,产生无量的功德智慧与神通妙用。如果能朝着这个方向来努力,不仅具足智慧、福德,也能契悟自心,成就圆满的智慧人生。

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