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4
 
本期主题:顺逆皆方便







古德云:“刹刹尘尘达本乡,纵横顺逆皆方便。”
若能透达顺逆之境,由心而变,
自能应物随形,不将不迎,
清明在躬,常处泰然。


法由心生

文/美国太谷精舍研经班学员 传慈

  人生旅途中有种种境界,概而言之,不外乎称、讥、毁、誉、利、衰、苦、乐等八种,对于这些境界,我们往往会随着自己的起心动念,以及伴随而来的分别、执着,造作种种恶业。未遇三宝之前,常不自觉地随着习气、业力所牵引,来面对所有的人事物,虽然生活看似平顺,心中却常有种不安稳的感觉。

  感恩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的慈心悲愿,于海内外广设精舍,接引大众学佛。十四年前,因参访佛门寺的机缘,让我踏上了学佛之路,正式成为佛弟子;隔年,因缘汇聚成熟,太谷精舍终于成立了,我们何其有幸能够听经闻法,而善知识的指导,更是稀有难得啊!对此我常铭感于心,珍惜如此殊胜的法缘,更提醒自己不能懈怠,应当“将此深心奉尘刹,是则名为报佛恩”。

  学佛后,透过禅修来训练自己,“心”的作主能力,因此,对于“一心十法界”稍有体会,感受到心念力量的不可思议。师父常提醒我们做任何事前,先调整自己的心念与动机,从中感受到我们有绝对的自主权,也因为这样的体会,顿时觉得非常安心、满足,面对境界现前的当下,我们的心念决定了所相应的法界,因此,到底是顺境?还是逆境?端看我们当前的这念心。

  有一次前往精舍做晚课的途中,因为刹车不及,撞到前方的车子,那一刹那,真心诚意地希望对方平安无事,同时以平静的心态,准备接受所有的一切。奇妙的是,车主只是走过来问我好吗,确定我没事之后,就把车子开走了。整个过程中,所感受到的只是对方的真诚关切,尽管眼前看似坏事,结果却是好事收场,究竟这个事件是福?是祸?所呈现是什么样的法界面向呢?

  事实上,我们所面对的人事物,乃至于种种境界,本质并无好坏、顺逆之别,但因为自己的无明、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而产生出因人而异的差别感受与情绪。若能返照自心,客观的去观察、思惟、分析,就会发现万法的本质都是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,当个人的执着减少,进一步便能体会到这念心的广大无边、神通妙用。

  古德云:“心无碍处若晴空,朗朗端然在个中,上下圜明左右看,并无南北与西东。”法界本来就是一体,无法分割,所谓万法唯心造,因此,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绝对的主导权,决定境界的好坏、法界呈现的面向,以及自己的人生!
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