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3
 
本期主題:掌握因緣 如意人生







古德云:「隨緣觀自在,何處不稱尊?」
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;
了達此理,自能進退有據,
樂觀積極,廣結善緣,
成就福慧圓滿的如意人生!

善觀因果

文/普同精舍住持 見酋法師

  佛法告訴我們「如是因,如是果」。一切事物的成立,必定有其「因果法則」,只要細細觀察,不難發現小從待人接物,大至國家社會,皆不離此理,而儒家所推崇的「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也是講因果的道理。

法不孤起 仗境生

  就個人而言,如果我們對人冷漠、心存慢心,甚或爾虞我詐,別人自然敬而遠之;相反的,若能依照中台四箴行誠懇待人,人與人的互動就能良善和諧。同樣的,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,在專業領域裡必能備受肯定;相對的,如果抱持好逸惡勞的心態,終究一事無成,因此,待人做事也有其因果關係。

  從家庭層面來說,為人父母平時若能以身作則,關心子女的品德,孩子便能具有健全的人格,不但孝順、慈悲,也會主動幫助他人;如果父母只注重學業成績,不重視品性,子女的心智發展就可能有缺陷,與人相處也容易產生障礙,這是家庭對孩子成長影響的因果。

  就整體社會而言,不同家庭孕育出不同的國民是「因」,國民所組織的社會、所呈現的社會狀態就是「果」,如同性格迥異的父母教養出不同特質的子女,構成不同的群體,營造不同的生活形式,進而影響社會各個層面。以更長遠的時間角度來看,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歷史,記載著每個朝代興盛衰亡的原因,所呈現的就是一部真實的中華民族因果史。

  佛言:「是因緣法甚深」。「因果」的事實,往往需要長時間觀察,才能看出端倪,可以透過「有因有緣事易成」、「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」、「因果同時」以及「因果通三世」等四種觀察角度,深入體會微妙的因果關聯性。

  首先,觀「有因有緣事易成」。所謂「事成不成於成事之時,其成必有因;事敗不敗於敗事之時,其敗必有因。」一件事情的成就,端賴「因」和「緣」皆具足。明代有位袁了凡先生,算命師將他這一生算得非常準確,剛開始袁了凡很相信命運之說,後來因為參訪雲谷禪師,知道命運可以從因上去努力,從此身體力行,真實改變自己的人生,推翻算命師預測命中無子的命運。

因圓果滿 證菩提

  袁了凡為什麼可以改寫自己的命運?關鍵在於正知見的善「因」,及得遇善知識雲谷禪師的善「緣」,令其知因識果,斷惡修善,感召善果,改寫下半輩子的人生,證明「有因有緣事易成」的因果之理。

  其次,觀「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」、「因果同時」。袁了凡受到禪師導正後的知見觀念是「因」,積極修善積德是「果」;長時間培福,養成培福修善良習之「果」,進而陶鑄而成「德行」,便是召來如意人生的「因」;最後,成就改造命運的結「果」。

  最後,觀 「因果通三世」。經云:「欲知過去因,當觀現在果。欲知未來果,當觀現在因。」袁了凡因過去的無知,形成現在世的命運,直至「正信因果」,成就未來截然不同的命運善「果」。

  昔日,釋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,百劫修相好,最終「八相成道」即是因果法則的最大示現。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亦曾提示,若能正視因果,積極地從因上努力,創造善因、清淨的因、成佛的因,將來必定能得到善果、清淨的果、成佛的果。

  因此,菩薩行者若以菩提心為本修「因」,時時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,發起廣大道心,修福修慧,遍植善因、成佛之因,未來必定成就無量善果,圓成萬德莊嚴的無上佛果。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