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2
 
本期主題:逢苦不憂







「天下不如意,恆十居七八。」
悲歡離合,世間常法,
千般辛楚,眾生皆然;
唯以法藥療治,
知苦斷集,慕滅修道;
洞悉人生生滅幻相,
自能逢苦不憂,心常安樂!

知苦斷集 業海枯竭

文/普正精舍研經班學員 傳敏

  生命的本質是苦,千人千般苦,苦苦不相同。諸苦因何而生、因何招集、因何轉變?「集」是招感性。苦從何來?集就是因,由於無始劫與今生所造的善惡之業,集了這些因,未來就會感果。天上人間有什麼方法能令苦海枯竭,朝著無老病死苦、無愛別離、怨憎會等諸苦的大道邁進?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做了最智慧的探索,發現了真正到達涅槃彼岸的光明大道!

  經云:「由聞正法故,不造作眾罪,知業果不虛,當得菩提道。」在精舍上禪修班之後,了解世間萬物有其自然運作的因果法則,對於因緣果報的道理也有所體會,知道現在的「苦果」是過去種的惡因成熟了,因此,察覺自己起不好的念頭,表示覺性現前了,但不隨著念頭流浪,保持能知的這念心。果報成熟的當下,如果這念心又起了一個念頭,就是種了一個因,將來又會形成另一個果報。

  反之,果熟的當下,若能保持無念、清楚明白,就可止息內心當中的擾攘不安,中斷苦的延續,所以,每個當下都是修行的下手處。《大智度論》云:「時雨數數墮,五榖數數成,數數修福業,數數受果報。」念頭雖然微細,影響卻很深遠,這念心要時時保持不動,若要起心動念,就只起善念,不起惡念,如果做不到,表示「已生善念令增長,未生善念令速生;已生惡念令滅除,未生惡念令不生」的練習還不夠,容易循著習氣走過去苦惱的路,修行沒有捷徑,就是數數練習!

  達磨祖師云:「智者悟真,理將俗反。」修行最殊勝之處就是當苦境現前,即是推動自我邁向光明的契機。寂天菩薩云:「於諸佛子極珍重,罪垢不生善自增。」因此,生病時可作如是想:病緣是學習體會他人生病的憂苦;生病少了氣力,也減少造惡機會;病苦是過去殺業果報現前,應當戒殺放生,持守淨戒,勤加懺悔,解開輪迴鎖鍊,果盡還無,便能逢苦不憂!

  經云:「消竭煩惱海,令度三有海,諸根悉調伏,不染於世間。」輪迴很苦,不想再受苦,就要超越習氣。佛陀開設八萬四千法門,最終目的就是淨化自心,轉化念頭,了知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的道理,於日常生活中,八風隨它去,不隨順逆境界起伏,最重要的是保持覺性,保持平常心,便能消竭煩惱,走上無喜亦無憂的解脫大道。   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