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2
 
本期主题:逢苦不忧







“天下不如意,恒十居七八。”
悲欢离合,世间常法,
千般辛楚,众生皆然;
唯以法药疗治,
知苦断集,慕灭修道;
洞悉人生生灭幻相,
自能逢苦不忧,心常安乐!

知苦断集 业海枯竭

文/普正精舍研经班学员 传敏

  生命的本质是苦,千人千般苦,苦苦不相同。诸苦因何而生、因何招集、因何转变?“集”是招感性。苦从何来?集就是因,由于无始劫与今生所造的善恶之业,集了这些因,未来就会感果。天上人间有什么方法能令苦海枯竭,朝着无老病死苦、无爱别离、怨憎会等诸苦的大道迈进?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做了最智慧的探索,发现了真正到达涅槃彼岸的光明大道!

  经云:“由闻正法故,不造作众罪,知业果不虚,当得菩提道。”在精舍上禅修班之后,了解世间万物有其自然运作的因果法则,对于因缘果报的道理也有所体会,知道现在的“苦果”是过去种的恶因成熟了,因此,察觉自己起不好的念头,表示觉性现前了,但不随着念头流浪,保持能知的这念心。果报成熟的当下,如果这念心又起了一个念头,就是种了一个因,将来又会形成另一个果报。

  反之,果熟的当下,若能保持无念、清楚明白,就可止息内心当中的扰攘不安,中断苦的延续,所以,每个当下都是修行的下手处。《大智度论》云:“时雨数数堕,五榖数数成,数数修福业,数数受果报。”念头虽然微细,影响却很深远,这念心要时时保持不动,若要起心动念,就只起善念,不起恶念,如果做不到,表示“已生善念令增长,未生善念令速生;已生恶念令灭除,未生恶念令不生”的练习还不够,容易循着习气走过去苦恼的路,修行没有捷径,就是数数练习!

  达磨祖师云:“智者悟真,理将俗反。”修行最殊胜之处就是当苦境现前,即是推动自我迈向光明的契机。寂天菩萨云:“于诸佛子极珍重,罪垢不生善自增。”因此,生病时可作如是想:病缘是学习体会他人生病的忧苦;生病少了气力,也减少造恶机会;病苦是过去杀业果报现前,应当戒杀放生,持守净戒,勤加忏悔,解开轮回锁炼,果尽还无,便能逢苦不忧!

  经云:“消竭烦恼海,令度三有海,诸根悉调伏,不染于世间。”轮回很苦,不想再受苦,就要超越习气。佛陀开设八万四千法门,最终目的就是净化自心,转化念头,了知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”的道理,于日常生活中,八风随它去,不随顺逆境界起伏,最重要的是保持觉性,保持平常心,便能消竭烦恼,走上无喜亦无忧的解脱大道。   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