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1
 
本期主題:改變人生的好習慣







古德云:「君子慎所習。」
良習,引人遷善遠罪,邁向光明;
惡習,令人沉迷不覺,墮入暗冥。
一念回光,棄惡秉善,扭轉人生,操之在己!

習慣轉變人生

文/見鑄法師

  俗話說:「一個人如果觀念改變,態度就會跟著改變;態度改變,行為就會改變;行為改變,習慣就會改變;習慣改變,性格就會改變;性格改變,命運就會跟著改變。」當命運改變了,人生也隨之丕變。簡而言之,「知」是正確的知見觀念,主導改變的動力;「行」則是習慣,決定結果的執行力。

習與性成勤有功

  縱觀歷史,古往今來功成名就的賢者,無一不是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,成語中「聞雞起舞」的主角祖逖,即是透過養成良好習慣而實現自己報效國家的志願。祖逖是晉朝人,是個胸懷坦蕩、具有遠大抱負的青年。某日夜半,祖逖聽到公雞的啼叫聲,儘管晉人認為半夜聽見雞叫為不祥的徵兆,但他卻不以為然,此後,只要一聽見雞鳴就立刻起床練劍,從不間斷,因此,練得一身好本領。當時東晉在中原的領土為北方外族所占領,祖逖力主北伐,以過人的勇識,率兵收復失土,實現保家衛國的心願。

  培養好的生活習慣,是改變人生的重要關鍵,但必須持之以恆地落實,才能開創美好的新人生;相對的,如果一個人養成不好的習性,不僅將成為人生旅途上的絆腳石,同時惡習一旦養成,想要轉變則是難上加難。宋代司馬光為避免兒子染上當時士大夫奢靡成風的惡習,特別提醒兒子「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」,因此,一個人雖然無法改變外在環境,卻可以調整面對事情的觀念與態度,並且透過培養好的生活習慣,轉變自己的人生。

  古德云:「君子之學貴慎始。」世間法如此,出世間法更是如此,每一個當下都是改變人生的契機,在修行的路上,如果一開始就培養精進用功的好習慣,道業一定有所成就。

行成德立貴慎始

  佛陀的弟子畢陵伽婆蹉尊者,隨佛出家,初發心入道就非常精進,時時刻刻都在思惟佛陀的教誨,連外出乞食,也把握當下在心上用功。

  有一天,因為太專注思惟,正在走路的畢陵伽婆蹉尊者,被路旁的毒刺刺傷了腳,毒刺的毒性導致全身疼痛,儘管舉身疼痛,仍然全神貫注地思惟佛法的道理,就這樣心無旁騖地精進,經過二十一天,漏盡煩惱,證得阿羅漢果,成為解脫的聖者,這樣的成果,歸功於精進用功的好習慣。

  佛法云:「豈有天生彌勒,自然釋迦,不修而成者耶?」禪宗西天第十代祖師脅尊者,出家時已經是八十歲的高齡,被城中少年恥笑:愚夫朽老,一何淺智。出家的比丘,有二種功課:一個是修習禪定,一個是誦經精進,而你現今已經衰老,一定是無所進取,夾混在清淨的僧眾當中,只知道吃飯飽食。聽到這些譏諷議論的脅尊者,不但沒有自暴自棄,反而發願:我若不通三藏理,不斷三界煩惱,證得六種神通,絕對不躺臥於床席。此後,尊者白天研習教理,夜晚專心坐禪,三年後,得阿羅漢果,當時的人極為恭敬景仰,尊稱為脅尊者。

  當我們養成什麼樣的習慣,就造就什麼樣的命運,成功與失敗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思想決定行動,行動影響習慣,習慣改變人生。佛法告訴我們,人人都有佛性,人人都能成佛,善用這念靈知靈覺的心,只起善念,口說善言,身行善行,培養身口意清淨的良好習慣,時時安住正念,依此而行,就是一條光明的道路,人生也因心地光明,展現絕妙的自性風光。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