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0
 
本期主題:從覺性出發 做自己的主人







古德云:「若能轉物即如來,春暖山華處處開。」
從覺性出發,了知心外無境,
不為塵境迷惑,不被妄想左右;
一念返照,回到當下,
任運作主,自在無礙。

隨順覺性

文/普親精舍夜間中級禪修班學員 傳悟

  去年,因為禪七的因緣,報名了初級禪修班,目前已經是中級禪修班的學員。從初級禪修班到中級禪修班,一路走來,體認到不能離開道場,因為唯有在道場不間斷地薰修,端正知見,才能提升自己的清淨心,並且可以向師父及師兄弟們學習。

  在禪修班的課程裡,總會聽到讓人法喜充滿的佛法道理,其中,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,一個是落實生活中的細行,一個則是修習慈悲觀。

  師父曾經開示,修行就是從生活中的細行做起,經常觀照自己的念頭,時時刻刻覺察、覺照,保持當前能知的這念心,安住當下。起初聽到這樣的道理時,並不覺得有何困難,心中想著:難道在吃飯、洗澡等生活小事,自己會不知道嗎?

  等到真正落實在日常生活時,愈是仔細觀察念頭,愈會發現自己的念頭竟然如此雜亂無章。此外,真正要做到時時刻刻都能覺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,並不容易,以關門、開燈為例,以前從來不曾注意這些細微的動作,所發出的音量,也可能會干擾到他人。

  開始注意自己的細行之後,才懂得去觀照開燈、關門等動作,並試圖將聲音降到最低,近來更常常發現由於自己的疏忽,或是某些動作太過粗暴而影響到他人。透過在生活中落實細行,讓自己的覺照力大幅提升,過去是渾然不知,現在雖然逐漸能察覺到個人的行為舉止,但這並不是終點,而是修行的起步,如同師父所說,修行要從觀照細行做起。

  除了開始覺察自己的行為之外,有時也會不自覺地觀察別人的行為,想知道大家都如何在生活中落實細行,卻發現到當他人有些許過失時,自己便會因此生起煩惱,甚至火冒三丈,認為別人為什麼不去注意個人的行為。這樣的狀況,經過師父的指導,開始學習修慈悲觀,轉化自己的心念。

  如今看見別人的過失,第一念不再是起煩惱,而是希望對方也能更好,若他人的行為干擾到自己時,也能轉念看待,透過慈悲觀,面對境界時,學會以忍辱、慈悲取代瞋心,儘管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,但已明顯感受到自己的轉變。

  上了將近一年的禪修班,讓傳悟有了成長與轉變,確信佛法所言不虛,也自我期許一步一腳印地身體力行,不只在精舍要修行,在生活中更要落實佛法,最終,更希望能了生脫死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!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