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0
 
本期主題:從覺性出發 做自己的主人







古德云:「若能轉物即如來,春暖山華處處開。」
從覺性出發,了知心外無境,
不為塵境迷惑,不被妄想左右;
一念返照,回到當下,
任運作主,自在無礙。

塵盡光生

文/普眼精舍研經班學員 傳芸

  在梁皇寶懺法會中用功,因為法喜充滿而熱淚盈眶,與幾天前在相同的壇場,擔任法會執事戰戰兢兢的心境截然不同,當下反問自己:「為什麼會這樣?」

  當初歡喜擔任法會執事,發願護持大眾用功,雖然知道拜懺和發心義工一樣都是在精進,然而繁瑣的法會工作,令自己開始退縮、起煩惱,看看身旁的組長,對於突如其來的狀況,如如不動、沉穩應變,更顯出自己的散亂。沒有堅住正念,當然容易出錯,於是帶著紛亂的心走進禪堂沉澱,收攝身心後再次回到法會現場,此時,深刻感受到回復清淨的喜悅,動靜皆能作主,才是真正的法喜!

無住心 清涼地

  從覺性出發,處處作主,是修行的目標。雖然心中嚮往可以和法師們一樣,總是從容不迫、泰然自若地面對繁雜的法務,但是對於沒有把握的工作要以平常心面對,卻是自己的障礙。師父曾經提示,想要做到「無住」卻辦不到,表示「理事有礙」,因此,要從事相上來磨鍊。

  藉事練心,透過發心領執事,對於覺性的提起很有幫助。精舍是個清淨的法界,特別容易覺察到起心動念,夾雜了貪瞋癡慢疑等惡念,或是內心的分別揀擇,知道的當下,立刻放下,不妨礙繼續發心,因為時時依教奉行,讓自己不斷地提起,在放下、提起的過程中,更微細地覺察心念,覺照力也日益增進。

  保持覺性最重要的關鍵,是持續在禪修班薰修,禪修靜坐、聽經聞法,端正知見,以佛法的定力與智慧安住這念心。除了動中在事相上磨鍊,落實萬善圓彰;靜中養成,一念不生尤其重要,透過靜坐日積月累地淨化這念心,一旦察覺心念散亂、顛倒,便在心中默默修數息觀,如果可以就盤腿靜坐,這是上山打七之後,養成時時調伏這念心的習慣,也因此在紅塵中可以保有一處心靈的清涼地。

善護念 心朗耀

  在精舍承擔執事多年,於學習過程中,有時忘記了,便直接請問法師;有時是還沒學會,或是根本不覺得那是重點,每問一次,師父就說一次,從來不曾聽到:「上次不是說過了」或是「領執事那麼久了,連這都不知道」,師父都當我們是第一次問、第一次做,不厭其煩地一再指導,令人深受感動。

  由於親身領受到師父的慈悲,體會到自己也要學習善護念眾生、善護念家人,開始懂得收攝身口意來護念大眾,並把這樣的作為帶回到家中,不再失去耐性對孩子說:「講那麼多次,還不改」,少了怒火,多了同理心,不僅對境界的忍耐力變強,心的作主力也隨之提升。

  而職場上,最掛礙的是助理配合默契不甚理想,導致工作無法順暢進行,有一陣子,由於新助理動作太慢,又不熟悉自己的工作模式,不滿情緒於心中節節高漲。突然間想到法師的開示,人與人的相逢一定和過去的因緣有關係,如果是善緣,便歡喜相親;如果是惡緣,就易心生厭惡;當下起了慚愧懺悔心,反問自己:「真的都是助理的錯嗎?」於是調整心念與態度,原本牢不可破的我執,在師父善護念眾生的身教與言教中,逐漸銷融。

  每每境界來臨時,便憶念著師父的教導,因為法師是實踐佛陀教法的清淨僧寶,以慈悲心善護念每一位弟子,無形中幫助我打開心胸,遠離煩惱,令這念心更為自在無礙。期許自己時時安住覺性,返照自心,有朝一日「塵盡光生,照破山河萬朵」,做生命真正的主人翁。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