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7
 
本期主題:正面思考的智慧







經云:「邪來煩惱至,正來煩惱除,邪正俱不用,清淨至無餘。」
正面思考是面對境界的清淨智慧,
以佛法苦、空、無常的真理,如理觀察籌量,
轉煩惱為菩提,化惡緣為逆增上緣,
體現利他自利、雙贏共榮的「心」視野。
善能分別諸法相

文/中台男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饒法師

  記得尚未出家前,在公司的生產、品管部門工作,由於當時業務人力不足,主管希望我支援業務部門,但因為工作屬性不同,當下回答:「我的個性比較內向,可能不適合擔任業務。」此時主管勸勉:「做業務是一種挑戰,也是學習的機會,學會了就是你的,以後不管到哪裡都可以受用。」於是抱著學習的心態,姑且一試。

逆增上緣 正思惟

  如今回想起來,這個決定「突破自我」的想法,是自己大幅改變的因緣。在學習業務的過程中,遇到困難想盡辦法突破,積極向人請益推廣技巧、學習拓展人際關係、創造個人機會,並逐一解決難題,從中體會到工作的樂趣,以及自我成長的重要性。自此,人生的價值觀也有了新的思惟面向,懂得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,體認到唯有不斷地充實自己,才不會被時代淘汰,並以「活到老學到老」的積極學習態度,創造自我價值。之後,也會以過來人的經驗勉勵年輕朋友,要勇於學習,不要害怕嘗試。

  在人生旅途中,究竟是順境還是逆境帶來的幫助較多呢?以個人的體會,逆境帶來的助益比順境多,由於境界強大,可以激發內在潛能,對於個人成長更有挑戰性。

  為什麼一般人都不喜歡逆境呢?因為心中的執著妄想,產生了不良善的「分別籌量」。由於逆境不如己意,容易產生不好的感受、患得患失,無法如實了知事情的真相,過度沉浸於個人得失與負面情緒之際,卻忽略了當前的逆境也是人生的成長過程。關鍵思惟就在挫折與逆境中,我們從中付出多少,又學到了什麼樣的寶貴經驗?

  一般人習慣在不如意境界中「分別籌量」,多半感受到煩惱和痛苦;反之,若正向思惟「分別籌量」,就能化逆境為人生成長的養分與動力。以上述的經驗為例,當時的自己被心中既有的觀念所束縛,負面「分別籌量」後,認為個性、工作性質皆不適合,無法敞開心胸學習新領域;然而在主管的開導下,轉化「分別籌量」為跨領域學習的正向思惟,決心突破自我。

塞翁失馬 焉非福

  所謂「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」,任何事情都有光明面和黑暗面,看一件事不能只看表相。失敗跌倒了,又如何?從哪裡跌倒,就從哪裡爬起!跌倒了並不可恥,重點是不要白白跌了一跤,從失敗當中,記取教訓,成為日後寶貴的經驗,作為未來成功的基石與助緣。

  世間沒有絕對的順境與逆境,完全取決於個人的知見觀念,以及面對境界的態度。凡夫眾生因為妄想執著深重,許多事情看不開、放不下、想不透,當善因緣不具足時,由於心中的煩惱和痛苦,做出錯誤的選擇與判斷,往往是內心負面「分別籌量」誤判的結果。若能以積極正向的角度,善用好的「分別籌量」,正向思考,以更寬廣的眼界、光明的視野,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,每個當下都是扭轉未來的第一因。

 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曾經提示大眾:「往光明面想便是正知正見,往壞處想便是邪知邪見。」在日常生活中,應當經常自我練習正向思考,培養積極樂觀的正知正見,跳脫負面思惟的窠臼,以光明、正面的態度,坦然面對人生的順、逆境界,珍惜善緣,把握當下,化阻礙為助力,方能扭轉乾坤,創造自己的前程、成就個人道業。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