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3
 
本期主題:心安即是家







世人朝朝暮暮經營,只為打造安定的避風港,
卻昧昧昏昏白了頭,甚而迷失心的方向。
古德云:「心安茅屋穩。」
心安,萬物靜觀皆自得;心安,自性之家朗朗現前!
故經云:「唯有佛菩提,是真歸仗處」。


心不緣境 安詳自在

文/普頓精舍夜間研經班學員 傳和


  所謂「心不緣境,安詳自在」,指的是這念心由於不攀緣外境,自然平靜安詳,清心自在。但「心不緣境」究竟是心如止水,不為外境所擾,不起漣漪;還是刻意壓抑心緒,令心不得自在?以自己為例,在工作場合與家庭生活之間,每每遇事,往內探索心念,發現面對境界,有種種不同心境的變化:心緣境轉、心不緣境、境隨心轉。

  這些心境轉變是自心覺察、覺照練習的過程,凡夫如我,很難立刻做到「心不緣境」的從容自得。通常是遇到事情了,面對事情的輕重緩急,內心產生不同的情緒感受,往內觀照之際,才發現原來情緒的起伏高低,都是自心隨著外境流轉、「心緣境轉」的鐵證。

  「境隨心轉」是提念、轉念的最高層次。然而大部分的人都停留在「心緣境轉」的階段,遇事憤怒、激動、歡喜、惱恨、憂愁……,甚至口不擇言,只因不能如實了知境界本是虛妄,因心分別而有,一旦心緣境轉,自心難以安定,心不安定,就算躺在高廣大床亦輾轉難眠。

  在工作或生活中,遇到挫折時,強抑情緒告訴自己用正面思考,以調伏自心,但因為知見不夠穩固、信心不夠堅定,幾乎是以同等能量的恐懼淹沒自己,因此,即使拚命想要正面思考,卻是落入「形式化正面思考」的衝突與矛盾中,無法解套。

  隨著靜下心來,靜觀自己負面情緒的生起與沉澱,慚愧、懺悔承認自己的不足,正念自然出現;如果強迫式的正面思考,在自我壓抑下,暫時伏下心中的無明煩惱,這股負面情緒依舊存在,日後或許透過其他方式出現,例如,身體的疾病、心靈的抑鬱,提醒自己正視身心不安定的狀態。

  解鈴還須繫鈴人!相信自己可以改變現況,透過返觀自心,覺察心念的流動,覺察、覺照每個起心動念,別讓自己成為妄心的奴僕,被妄心所役使,時時反省檢討、改正自我,心漸漸地能作主,情緒也不容易失控,不僅能做到「心不緣境」, 隨著自我反省、觀照能力提升,也能達到「境隨心轉」,生活中自然處處安詳自在。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