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
 
本期主題:感同身受的慈悲







「徑路窄處,留一步與人行;滋味濃處,減三分讓人嚐。」
設身處地為人著想,自能消融人我間的分歧與衝突,
以慈愍心視一切眾生如己子,
更是佛法「無緣大慈攝眾生,猶如一子皆平等」的具體實踐。


慈悲平等濟含識

文/普耕精舍護法會諮詢委員 傳寺


  慈悲心是一切修行的起點,檢討自己為什麼無法發起恆久不退、眾生一體的慈悲心,原因應該是平等心不夠,因為平等心是慈悲心的基礎,沒有平等心很難生起真正的慈悲。當我們內心能生起眾生平等的正念,便會考慮別人的處境,設身處地為人著想,甚至認知到自己的智慧不夠,無法完全體會別人遭逢困難時的心情,會以更寬宏的心來包容,也才明白慢一點反應,多一些忍耐的必要性。

  曾經聽過一則故事,一個中年男子帶著三名年幼子女在車站等車,三個小孩站在椅子上彼此推擠,沒一刻安靜,吵鬧聲讓周圍的人漸漸無法忍受。有位婦人忍不住開口對他們的父親抱怨:「先生,你應該管管你的小孩吧!」這位父親抬起布滿血絲的眼睛,有些手足無措的對著婦人說:「喔!對不起!我沒注意到孩子們的行為,他們的媽媽剛剛過世,我們才剛從醫院出來。」錯愕的婦人與周圍被打擾的人,此刻變得異常安靜,有人從包包拿出糖果及食物試著逗小孩開心。一下子所有人的憤怒全都消失不見了。

  很多因緣的背後,或許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辛苦,如果我們能學會從諒解的角度出發,體會別人的處境及困難,忍下即將爆發的忿怒及斥責,很多事情便會出現轉圜的空間。

  在未修行前每個人可能都是粗人。幸運的是,我們因為佛法的薰修,懂得覺察覺照、反省檢討,修正自己粗暴的言行;也可能比他人早一步了解修福修慧的道理,而累積了一些福德。但是,不可因此而妄自驕慢,輕視不懂佛法的人,乃至於仗著自己的權勢、地位霸凌他人。要常反躬自思,自己過去也曾流離失所、困頓窘迫,當時也曾渴望別人伸出援手。簡單來說,要常常角色互換、同理心思考,如果今天是我處在劣勢,會希望別人怎麼對待我?例如,前面的車子,車速緩慢阻擋前進動線,可以試著思惟,前面的車或許載有老人及幼童,所以不能開太快。

  只要用心,無處不是修行的道場,祈願自己能夠常持平等心,長養慈悲心,設身處地考慮別人的需要而調整自己,給予包容善解、給予溫暖扶助,感同身受別人的困厄,幫助一切眾生,走出黑暗邁向光明。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