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8
 
本期主題: 別讓抱怨虛耗人生







佛云:「當護口惡行,修習口善行;
念捨口惡行,當學口善行。」
抱怨是一種口過,淨化口業,
不僅現世能廣結善緣,
也種下提升生命、解脫的因。


但自懷中解垢衣

文/香港普廣精舍研經班學員 傳芬

  
  學佛前,遇到不如意事,總是想找人抱怨,如果造成這件不如意事的是人,當然就談論這個人的是非,大家說來說去,無非就是他錯我對、我是他非。如果讓你不滿意的是件事,自然就是喟嘆自己時運不濟,抱怨自己一時糊塗。總而言之,錯誤的箭頭永遠都是指向他人,從不會是自己。但抱怨帶來什麼?其實是凸顯自己沒有處理事情的能力,使身邊充滿了抱怨是非的人,結果只是造下更多的口業,對事情不但沒有任何幫助,反而埋下更多的惡因。

  學佛之後,當然也會遇到不如意事,但錯誤的箭頭開始有了轉變,會逐漸由錯誤在他人,慢慢轉向反省自己;由喟嘆時運不濟,轉而思惟因果自負,明白應該抱著正向正知去反省、去面對、去接受、去提升,也就是去學習不抱怨、正思惟、正語乃至隨喜讚歎,此時赫然發現身邊抱怨的人減少了,許多複雜困難的事也變得單純易解了,相信這就是淨化身口意三業的實質功德。誠如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。若見他人非,自非卻是左。他非我不非,我非自有過。但自卻非心,打除煩惱破。」祖師大德的領悟,真是眾生的明燈!

  懂得修正口業後,也為家庭帶來較好的氣氛。以前總是容易對孩子失去耐性,一旦生氣就是惡言相向,口不擇言,很快和孩子起了衝突,並且一發不可收拾,結果就是把自己推進人間地獄,苦不堪言。但現在,當孩子表現不如己意時,我學會使用幾個方法來轉化:第一步「立即覺察」自己處在憤怒狀態;第二步用最短的時間,放下為什麼讓我生氣的這個「我」;第三步生起慈悲心,同理孩子的想法。如此,很快就能觀照到自己的聲音變得平靜柔軟了,與孩子之間的緊張對立,自然也就能夠化解、緩和了。

  之所以造下身口意三業的過失,無非就是好強、嫉妒、不知惜福滿足、癡心妄想所致,要能真正地匡正、淨化,還是得行菩薩道、走修行的路。此生有幸跟隨 覺大和尚學習正法,也才有機會修正自認為理所當然,但其實是與光明幸福背道而馳的言行舉止。「斷惡修善並不難,只要找對良師。」我這樣告訴自己!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