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7
 
本期主題: 克己慈忍







憨山大師〈醒世歌〉:「紅塵白浪兩茫茫,忍辱柔和是妙方。」
能夠降伏自己,則能戰勝所有煩惱怨賊。
從凡夫直到成佛,無論順境或逆境,修行,就是一個「忍」字。


忍辱能生定慧--覺大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  
  修行就是一個「忍」字,忍,就能產生定。能忍,就是止,心自然就安定了。儒家也特別重視「忍」,中國的倫理、文化,就是一個「忍」字,與佛法非常相近。

制心不動定慧生

  菩薩所修的六波羅蜜法門之一「羼提波羅蜜」,就是「忍辱」。修行從凡夫一直到成佛,就是一個「忍」字。「忍」有幾種層次:第一是伏忍,第二是順忍,第三無生法忍,第四寂滅忍。假使能夠成就忍辱的功夫,心就定下來了,就能夠超凡入聖。

  伏,就是降伏。無論是順境或逆境現前,要先調伏自己的心,如《金剛經》云:「應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。」世間上有很多事情,假使都要斤斤計較,就沒完沒了,所以只有一個「忍」字,所謂「柔能克剛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古人說:「壁立千仞,無欲則剛;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。」心量要廣大,就是要從「忍」字去下功夫。

  團體中會有是非,就是因為不能忍。看到別人做事情不順己意,就想要去干涉、去說東說西,這就是沒有忍的功夫。假使人家罵我一句,我準備回嘴了,剛起了這麼一個念頭,馬上回光返照:「我現在在修忍辱,我不能罵人家。」就把這口氣嚥下去了,這就是伏忍。

  如果是參禪的人,剛剛一起煩惱,馬上參它一下:「誰?」問它一下,脾氣馬上就沒有了。念佛的人,看到自己脾氣來了,馬上:「阿彌陀佛!」就把氣吞下去了,所以念佛也是在調伏我們的心。要成就世間的事業,也是要忍,以靜制動,這樣就能產生定慧。

  第二是順忍。用伏忍的功夫,慢慢地把心調伏得差不多了,進一步是順忍──逆來順受,無論是好的或壞的境界,都能甘之如飴,如《中庸》所云:「素富貴行乎富貴,素貧賤行乎貧賤……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。」這就是順忍。別人罵我,心當中明白,一點都不發脾氣,笑一笑,就順忍下去了,有了這樣功夫,就是進步了。檢討看看,假使平時打坐覺得自己很有功夫,結果一遇到境界,別人罵自己一句,經過一天、兩天……還在起煩惱,這就是沒有功夫!所以,要檢討,不要起瞋心、不要起驕慢心。修行是不是真的有功夫,就要在這個地方測驗自己,看看自己有沒有能耐,人家罵我們一句,心當中還是如如不動,了了常知,這個才是功夫。如果沒有功夫,那還是在伏忍位。

悟無生忍常不退


  第三,無生法忍。一個是生忍,一個是法忍。什麼是生忍?生,就是心當中起的煩惱,或外在眾生給的境界,都能甘之如飴,都能夠忍的下來,這就是生忍。

  「生忍」有二種,一是順境,一是逆境。在順境當中,別人對你百般地恭敬、供養,看看自己是不是生了驕慢心,自認為有功夫、有修行,沾沾自喜,得意忘形?這樣就是懈怠放逸,就會墮落!為什麼?因為對於這樣的順境沒有「忍」。遇到逆境,別人對我辱罵、嘲諷,可能就發脾氣,乃至於怨嘆、仇恨,這也是沒有忍。

  儒家也說:「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。」「富貴不能淫」,有權有勢、春風得意的時候,不賣弄這種權勢,不膨脹自己,是不容易的事;假使忍不下,去花天酒地、吃喝玩樂,就造惡業了。

  「貧賤不能移」,人在窮困的時候,吃也吃不好、住也住不好……看到別人開好車、住豪宅,很神氣、很威風,自己的心也不受影響。貧賤、威武,都不能動搖我們的志節、我們的人格。故經云:「忍之為德,持戒苦行所不能及。」能夠忍得下來,心就安定了。

  從前有一位張英,在朝庭當官,大家都稱他張善人。有一次,張英故居的鄰居在修建房子,把圍牆往外移,侵占了張家三尺的土地。家人為了這件事寫了一封信給張英,希望他能轉囑地方官來評斷。張英收到信以後,回了四句話:「千里修書祇為牆,讓他三尺又何妨?長城萬里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。」家人看到信謹遵指示,未再追究;鄰家得知此事,覺得慚愧便拆牆重建,再退三尺,這件事就這樣化解了。所以,如果每個人遇到事情時都能先退一步想,包容、忍讓,彼此之間一定會相處得很愉快、很融洽。

  事情想通了,自然就忍下來了。社會上許多亂象的發生,就是因為忍不下一口氣。所謂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」、「能忍自安」,對於修行來說,「忍」更是重要。日常生活中,時時刻刻都有順境、逆境,要用「忍」字來觀照,這樣就會有所進步。

  其次是法忍。法,包括二種:一者,非心法,二者,心法。非心法,指外在的境界,冷、暖、饑、渴……這些境界現前時,我們的心能不為所動,也不怨天尤人,禁得起種種考驗,心就能得到定。所謂「禪悅為食,法喜充滿」,心在禪定當中,安住在實相中,沒有饑、渴、老、病、死……逼惱之苦。

  什麼是心法?對於自己內心瞋恨、憂愁、驕慢、淫欲等心念,都能忍心不動。每個人都有驕慢心,總認為自己修行很好、學業很好,一切都高人一等。覺察自己有這些心念,也要忍下來。而淫欲心更難調伏,假使能夠降伏淫欲心,心就寧靜了;降伏不了,就要修不淨觀等加行。

  證到法忍,就了達諸法緣起性空。外面天氣冷、熱是緣起性空;人家罵我,也是緣起性空,沒有能罵的人、沒有所罵的境界,知道一切都是緣起,當體即空,證到法性空,就能成就「無生法忍」。

住泥洹城性寂滅

  第四,寂滅忍。「生滅滅已,寂滅現前」,這是最真實的境界,忍無忍相,人家罵也好、讚歎也好,這個心就像虛空、就像鏡子,不留一點痕跡,所謂「漢來漢現,胡來胡現」。這念心達到如如不動、絕對寂滅的境界,不生不滅,無量壽、無量光,這就是菩提、涅槃,就是果證無生。

  菩薩修忍辱波羅蜜,對一切苦樂境界都能安忍不動,這念心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所謂「見境不生貪愛,於理不生分別,不於理中生分別,是故其中最吉祥。」見到外面的境界,心中不生貪愛,師父說法、諸位聽法的這念心,安住正念、安住正定,站得住、站得長,這是最吉祥的,什麼人都找不到你。要達到這個境界,要站得住、站得長,就必須要忍。

  修行一個是能,一個是所。能,是能忍的心;所,是所忍的境──有順境、有逆境。在順境中,不心生貪著;在逆境當中,也能如如不動。用般若的智慧,觀一切外境都是相對法,沒有一個絕對的存在。所以,順、逆也是虛妄。既然是虛妄不實的,管它作什麼呢?如果執著虛妄不實的境界,自己就失去了智慧和定力,迷失了本心,「一念不覺」,就是眾生。所以,要時時守著自性、守著自己的真如佛性。到達最高的境界了,能守的這個心也要放下,達到寂滅忍,就是真正的解脫、真正的彼岸!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