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6
 
本期主題: 靜觀客塵見主人







「心遇外緣,煩惱橫起,故名客塵。」
塵自搖動,本不礙著澄寂的虛空;
客寄旅亭,來來去去之中,自有如如不動的主人。
修行如澄濁水,靜深不動,沙土自沉,則清水現前!


菜線上的修鍊

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燧法師

  
  
一陣風吹來,灰飛塵揚,此起彼落……

  「大眾開始打便當!」回想過去領行堂執事時,總是由這句話,開始了行堂每餐忙碌的坡務。從第一波人潮擁入五觀堂,就代表行堂照顧菜線的法師及義工菩薩們必須注意補菜、上菜、整理菜台、回收空盤。開始補菜之後,控菜的法師也要準備向點菜的法師叫菜,同時要注意菜量及供齋時間,決定何時併線,好讓菜量適合用齋人數。

  「女眾第一線補青菜」、「再五分鐘併線」、「軟食青菜再三盤」、「女眾第二線,二盤併一盤」……開始承接控菜執事之後,一旦靜坐下來才發現,原來自己一直在攀緣執取,對這些菜放不下,始終妄想紛飛。

  趙州,一日掃地次,有僧問云:「和尚是大善知識,為什麼掃地?」州曰:「塵從外來。」僧曰:「既是清淨伽藍,為什麼有塵?」州曰:「又一點也。」

  每一餐都會有上一餐未食用完的菜,等待大眾發心食用。每一餐都有不同的因緣,剩菜的多寡也沒有定數。一開始,總是花費許多心思,安排舊菜與新菜上桌。

  「空心菜變黑了,濾水,放在前面請發心」、「希望菜不要剩太多」、「希望大家能吃到新鮮的菜」……一日,看到自己盤算的念頭一起,心情馬上隨之緊繃。古德云:「心本清淨無有塵垢,塵垢事會而生……」《注維摩詰經》云:「心遇外緣,煩惱橫起,故名客塵。」看到自己在根塵相對之際,總是忘我地跟著境界打了許多以為正當的妄想。所謂「塵從外來」,眼前的菜飯,先分別「舊菜、新菜」,然後再揣度大眾喜歡新菜,不喜歡舊菜。仔細想想這些分別取捨,總是在每一餐上演,為什麼要被這些來來去去的念頭左右?「不住名客,住名主人。」這些攀緣外境而來、生滅起伏的念頭,瞬間即逝,無法久住,本不是真心正念。若總是妄認為實有,終日追逐著塵境,便於輪迴之中流轉不停。

  如澄濁水,貯於靜器,靜深不動,沙土自沉,清水現前。

  「菜來了。」先讓自己停一下。這一秒停下來,便是看清楚:誰是主人?什麼是塵境?經云:「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不住一切根塵相對的境界,才能不隨之動搖,如是生清淨心。不動、不住,不是不能思惟、運作,而是善觀因緣,放下自己的執著。以前要費心什麼菜大家不喜歡,趕快換到請大眾發心的前線上。現在想明白了,在合理的範圍內,剩菜是很自然的事。一切都離不開因緣法則,因緣會變,是自然的事;接受因緣,也是應當的態度。現在,一樣要思考如何安排新舊菜上桌,但心境上比較能淡然面對。進一步感恩這些福報,並祝願大眾身安道隆。

  「女眾第一線補青菜」、「再五分鐘併線」……每餐一樣是緊湊的坡務,一樣的話語,卻有不一樣的心境──讓自己吸一口氣,放鬆不知不覺中緊繃的身軀,繼續觀照。於是更能注意到:補菜時的動作,要快、要小心。遇到臨時的狀況,比較不容易起煩惱,思緒也更加清楚,應變的能力也變快了。觀照的心開始運作,突然發現五觀堂好開闊!

  雨停了,陽光照進來。其實空中,依然佈滿了許許多多的塵埃……

  收拾好菜線,將菜放在餐車上,推回去。這短短的幾步中,開始總檢討這一餐的一切。其實每一餐都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。許許多多的念頭,沒看到的還是比看到的多。但最重要的是,明白了在根塵相對的每個剎那,不能失去覺察、覺照。靈明清淨的心,才是真正的主人,永恆的住處。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