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6
 
中台廣傳








中台禪寺一百零三年度夏季學界精進禪七

文/編輯部

  世尊靈山拈花,迦葉微笑,佛佛授手,祖祖相傳,唯授此心;此乃諸佛之心印,人人之本源。修行,旨在破除迷執,明悟心性,徹見自己本來面目。所謂「修行千劫,但求一悟」,禪七,即是契悟自心的殊勝助緣。

靜慮能生智 定復從智生

禪堂猶如避風港,一千一百多位海內外學員,遵照 導師及主七和尚所指導靜坐要領及止觀法門精進用功,坐香、行香、過堂、早晚課誦皆是成道助緣。

  本寺「一百零三年度夏季學界精進禪七」,於七月二十日至二十七日舉行,共計約一千一百多位來自美國、義大利、日本、泰國、菲律賓、香港和台灣等海內外各地大專院校教授、中小學教師、大專青年及社會各界人士,回山精進用功。

  七月二十日下午三時三十分,主七見燈和尚於五樓大禪堂主持起七儀式,學員攝心正念,場面靜肅莊嚴。起七茶會中,主七和尚提示大眾,禪七是大眾過去的努力及現在的付出,眾緣和合才能成就,應作難遭遇想,善自珍惜。禪堂中,每一項行程及規定都有其意義,皆是悟道的助緣。禪修中,遵守規約,調整心態,放下萬緣,心無旁騖地專注用功,一定能得到最大的助益。

  論云:「戒為撿麁,禪為攝細。復次,戒攝身口,禪止亂心。」七月二十一日上午,主七和尚為大眾正授八關齋戒,令學員藉由受持戒法,規範身心。持戒,即是積極改變自己的因果。透過持戒,使粗心轉化為細心、柔軟心、慈悲心。所謂「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」,戒法是自利利人的法門。利益大眾,能使心量更廣大,能看到眾人的需要,進而關懷他人,如此,人生就很充實。自利利他,利他自利,即是菩薩行。

  禪七期間,學員每日靜坐十支香,遵照主七和尚所指導之靜坐要領,修習止觀法門。祖師云:「妄念不生為禪,坐見本性為定。」禪修靜坐時,覺察、覺照,對治妄想、昏沉、無聊、無記四種心病,並於行香、早晚課及過堂中,調身調心。動靜之間,念念分明,處處作主,無時不是悟道的契機。

  主七和尚於禪七期間開示大眾:禪七,就是透過禪修,修習止觀法門,定心、淨心、明心,達到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。止觀法門的功用,在於去除妄想、執著,目的是回復清淨,回歸本自具足、本自清淨的這念心。佛法以認識苦為開始、以認識苦為根本。世尊是先知先覺的聖者,因觀眾生苦,修行成佛,找到人生的真理,告訴我們人生不如意的原因,並開示大眾離苦得樂、解脫成佛之道。我們雖然後知後覺,但依之修行、努力,亦能走上人生正確的方向;最怕的是不知不覺,而浪費寶貴的光陰。

  《楞嚴經》云:「因戒生定,因定發慧」,因慧而破除妄想、執著。禪七期間,修戒、修定、修慧──受持淨戒,使身、口、意三業清淨;修習止觀法門,調治散亂心;乃至聽聞佛法的道理,修正、調整自己的人生,對世界產生正確的認知。所以,知其然,還要知其所以然,種種法門的修習,皆不會有所衝突。

有為歸無為 圓明常寂照

  禪七中,導師 覺大和尚慈悲開示大眾:「若人靜坐一須臾,勝造恆沙七寶塔,寶塔畢竟化為塵,一念淨心成正覺。」一般人只知修善、積福、作功德,而不知道禪修的福報超越所有功德。因為,造寺建塔是世間有相的功德,是有為法,是「假觀善」。世間上的善事,皆有因有果,皆是因緣和合,時間到了,福報享完了就沒有了。禪修靜坐,把這念心收回來,不向外攀緣,「思而無思,念而無念,言而無言,行而無行」,安住這念心不動,時時刻刻清楚明白,站得住、站得長,最後「一念淨心成正覺」,清淨心現前,即是無上道。

  大眾能夠聽經聞法、禪修用功,皆是過去薰修的善根與慧根,要珍惜自己的福報。禪七當中,「既來之,則安之」,禪堂外的一切要放下。放下,就是不要想它。「過去心不可得」,想到過去,不管成功、失敗,已經過去了,想也沒有用,徒呼奈何,徒自悲傷。「未來心不可得」,未來的事情還沒到,不要想這麼多,「想」,就是妄想,是念頭在攀緣。「現在心不可得」,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生滅,虛妄不實。所以,「三心了不可得」,保持無念、無住、無相,這就是無為法。《金剛經》云:「一切賢聖,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。」這一念心,「在聖不增,在凡不減」,這就是真正的無上道。朝這個方向繼續努力,每個人定能成就佛道。

  「諸供養中,法供養最」,解七茶會中,學員們充滿法喜,與大眾分享禪修的體悟與心得。主七和尚最後亦開示大眾:導師秉持菩薩願心,創建中台道場,成就眾多的因緣,目的即是為使每個人皆能契悟本心本性。道是本具,等無差別。雖然眾生智慧有別,開悟亦有遲疾,大眾在禪七當中都有所體悟,但勿得少為足,要繼續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,最後必能成就。在禪堂精進用功,萬緣放下,出了禪堂則要提起,以正知正見認真、清楚地面對人生,依循佛法真實的道理,在因地廣積福慧資糧,自利利他,此即是人生真正的光明大道。


  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