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2
 
本期主題: 好事給他人








儒家說:「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」
佛法也告訴我們:「惡事向自己,好事與他人。」
所謂「恭可釋怒,讓可息爭」,
謙讓,在急功近利的現代社會,無疑是一股清流,
能讓我們和合無諍,廣結善緣,集眾人力,成眾人事,
在雙贏的局面中,福慧雙修!


菩薩願行

文/見旆法師

  
  修行學佛,若能將導師 覺大和尚常開示的:「功德歸三寶,好事給他人,壞事自己反省檢討」落實於日常生活當中,則修行步步踏實,必定能提升自己,廣結善緣,成就於利他中完成自利的菩薩行。

緣起法 順逆皆方便

  好事給他人、好事歸眾生,這是謙恭慈捨的菩薩願行。眾生都有佛性、都是未來佛,是故常懷謙卑恭敬之心對待每一位眾生。供養眾生,即是供養未來佛。遇好事時,以謙恭、感恩、布施、不貪著的心面對,因為一切善法、福德、智慧之成就,是眾緣和合而成,非單一因緣可得。例如,修行有了成就,除了自己的努力外,前提是必須三寶住世、國家安定,還要有大善知識的引導、檀越信施的護持,才能安心修行,成就道業。因此,應常懷感恩、報恩心,回饋、利益眾生。

  一切法緣起性空,善法也是生滅,好事也有壞苦。修行人不忍眾生苦、不忍聖教衰,是故發四弘誓願,創造緣起、運用緣起、不住緣起,於日常生活中落實六波羅蜜,弘法度眾,將有為的生滅善法轉成無為的成道資糧。

  在中台山,每日從起板開始,殿堂香燈法師開始上供水、大寮準備早齋、大眾法師上殿作早課,接著打掃殿堂、庭園、周邊環境,各單位開始發心,為來寺參訪的信眾遊客作最好的準備。各精舍法師亦開始預備精舍的各項活動,接引學員到精舍上禪修課及種種法會活動。每一位法師都是以悲憫眾生的心,在自己的執事上盡本分,行菩薩道,心中沒有自己,只有利益眾生的願行。如古德言:「欲為佛門龍象,先作眾生馬牛。」福田在謙恭慈捨中得,道業亦在謙恭慈捨中一步步踏實成就。

  沒有驚濤駭浪,激不起浪花的壯觀澎湃;沒有無常苦空,體會不到佛法的慈悲浩瀚;沒有挫折苦難,練就不了修行人的堅固道心。修行度眾的過程中,難免也有挫折逆境。逆境現前時,當虛心反省檢討,不生瞋惱。佛法言:「欲知過去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未來果,今生作者是。」達磨大師〈二入四行觀〉亦云:「我往昔無數劫中,棄本從末,流浪諸有,多起冤憎,違害無限。今雖無犯,是我宿殃,惡業果熟,非天非人所能見與,甘心甘受,都無冤訴。」了知因果之道,就能逢苦不憂,慚愧懺悔,積極找出突破逆境的法門,在克服逆境的同時,也增長了智慧。

  導師曾開示:「眼前的壞事不一定是壞事,只要沉得住氣,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。」將人生的挫折、逆境,當作修行的老師,它正在告訴我們現在的方向、作為,哪方面是錯誤的,因此,每一個逆境的背後都有一個真理等待我們去發現與學習,逆境正是通往正道、成功的踏腳石。祖師亦言:「一切是考驗,看爾怎麼辦?對境若不識,須再從頭練。」修行就是轉逆境為順境、轉順境為道境,修善斷惡,以捨捨善,銷歸自性。

無所住 有為歸無為

  「滔滔苦海內,三寶為舟航;燄燄火宅中,三寶為雨澤;冥冥暗夜中,三寶為燈塔。」佛法僧三寶是救世的大明燈,因為三寶住世,佛法得以宣說,眾生得以修行成就,解脫生死輪迴,是故一切功德、福田、善法之成就,皆應感恩三寶、歸功三寶。理上而言,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見性是功,平等是德。念念無滯,常見本性真實妙用,名為功德。內心謙下是功,外行於禮是德。……若修功德之人,心即不輕,常行普敬。……念念無間是功,心行平直是德。」功德,是在修善斷惡的歷程中,圓滿性德的彰顯。以謙恭慈捨之心,好事給眾生,壞事檢討改進,體悟法性空寂,廣行六波羅蜜。於六度中不執六度之相,不斷地轉染污四大成清淨四大,心念不斷地轉識成智,轉生滅法成無為的寂靜涅槃,此即從有為的福德功德中銷歸自性三寶。

  〈二入四行觀〉云:「法體無慳,身命財行檀捨施,心無吝惜。脫解三空,不倚不著,但為去垢,稱化眾生而不取相,此為自行,復能利他,亦能莊嚴菩提之道。」〈中台行願偈〉云:「外現聲聞身,內密無上印,身行菩薩道,廣度諸有情。」在道場中修行,薰修教理,出坡作務,接引眾生。學佛所說,行佛所行,念佛所念,勤修戒定慧,不斷反省檢討自己的貪瞋癡等煩惱、習氣,學習謙恭,放下自我,讓心能像大地一樣包容所有萬物的美好與穢惡,將眾生的穢惡轉化成養分,回饋、滋養眾生。我們的煩惱也在不斷利他的菩薩行中,轉化成慈悲喜捨的菩提心,利益眾生。

  修行人秉持著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的大悲心,捨身命財,廣行六度布施,心不曾吝惜。了達三輪體空之理,於度眾中不生人相、我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修一切善法,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願生生世世跟隨佛陀的悲智願行,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,圓成佛智,利樂有情。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