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1
 
本期主題: 會熟巧精──學習的四大要點








導師 覺大和尚指導「會、熟、巧、精」四字箴言,
從因到果,說明學習成功的必要步驟。
所謂「業精於勤,荒於嬉」,
發精進心與長遠心,
會而熟,熟而巧,巧而精,
人生理想的實現,完全掌握在自己!


讀書與修行

文/普照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疇

  
  佛陀是真正的大醫王,世間所有的疑難雜症,都能在佛法中找到一帖良方,讀書也不例外。《佛遺教經》云:「制之一處,無事不辦。」好長一段時間,我把這句法語放在書桌前,期許自己能夠真正落實。

  高三時,我十分用功念書,然而模考的低分及強烈的考試壓力,常常壓得我喘不過氣來。上大學的暑假,因為母親的因緣,我開始去精舍聽經聞法,透過佛法的薰修與禪修靜坐,才發現原來自己平常太急躁,許多時間常因散亂而浪費掉。隨著禪修班的薰修,我開始練習培養專注力、自我管理、分配時間,並努力保持平靜祥和的心。令人驚訝的是,一學期後,課業達到前所未有的顛峰,甚至持續到現在,無形中更深化我對佛法的信心。

讀書的方法與態度

  經過這麼多次大大小小的考試,我也慢慢理出自己的一套讀書哲學:讀書是一個整體戰,不僅考驗我們對知識、技能的掌握程度,也考驗我們的態度、毅力,以及對心性的肯定。

  知識、學問上,依循著導師 覺大和尚提點的學習方法──「會、熟、巧、精」,先將知識融會貫通,徹底弄懂;接著持之以恆、重複練習,自然能夠「熟能生巧」;最後,更上層樓,還要「精益求精」,真正深入鑽研、精通、通達。相信以此方法,任何知識、技能都能有所成就,達到卓越。

  態度上,要保持樂觀與活力,相信心是真空妙有、不可思議的,因為萬法唯心造、心能生萬法。這念心本來就是如此廣大,猶如虛空,周遍法界,我們要肯定自己的心,肯定自己在能力範圍內,能把每件事做到最好。

  再者,也要面對真實、看透事物的本質。先要定下心來,循著因緣果報的道理,權衡輕重,所謂「80%的分數往往掌握在20%的重點上」,能正確地從「因」上努力,「果」自然水到渠成。

  接著是行動計畫,要真正採取行動,知行合一,才是真正「對事以真」的表現。而過程中,我們也要覺察、覺照,努力調身、調心、調息,當個善調身心的「調御丈夫」,才能真正在讀書這個整體戰中,大獲全勝。

修行的體悟與落實

  過去常因考試而緊張,一再落入境界中,反覆生死。我開始期許自己,不要再隨考試與報告而生生死死、不要再隨著境界與壓力而生生死死,因為我知道,未來的煩惱、壓力,只會愈來愈多,若不能趁早了達生命的真相、找到這念心真正安住的落腳處,永遠都會受到苦的逼迫。因此,我開始把每一次的考試當「練心」──練習在一次次生生滅滅的考試中,安住在不生不滅的智慧清淨心,就這樣堅持、就這樣安住,就是相信、一念到底,相信必能挺過所有的境界,如如不動。要當個真正的女中丈夫,無論報告、考試,乃至任何境界與執事,該承擔就承擔,心的格局要大,提得起、放得下。

  最後,對於緣起性空的道理要了然於心。真正了達考試的目的與意義後,無論努力成果是好是壞,都能坦然接受,秉持著「得失從緣,心無增減」的信念──讀書有所成就,是一個肯定,肯定我們的讀書方法、態度是正確的;然而,名次是暫時的、會變動的,分數的高低也是相對的,「對事以真」的態度才是最珍貴的寶藏。正因為了達空性的道理,才真正相信未來是無可限量,端看我們如何運用自己的摩尼寶珠。

  學佛後,我也才發現:原來讀書並不只是為自己念,還為了「廣學多聞,增長智慧」,期許自己也能不為名利而念書,而為了上求下化、廣度眾生而念。真正看透讀書、考試的本質,我們才能「百花叢裡過,片葉不沾身」──這就是讀書的真相,也是人生的真相!明瞭此理,心才能更開闊、更廣大、更深入、更全面,而且永遠不會失去信心,這是比世間上任何的成功學都更激勵人心的。

  說穿了,讀書只是一個境界,也是修行,仍要堅住正念、隨順覺性。因此,究竟如何能在水深火熱的期末考和堆積如山的報告中,保持平靜愉悅的心呢?我寫在書桌前:「請把它當作挑戰,因為,『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』。」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