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7
 
本期主题:受持读诵《金刚经》








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是学佛之人经常日用持诵的定课,文字精妙而义理究竟。
禅宗祖师云:“道在平常日用处。”道在心的观照作主中,因此世尊拈花示众、着衣持钵、乞食洗足……无一不是心的全体大用。透过文字而起观照,由观照契入实相;识得平常心是道,无处不是道场,无入而不自得,即是真实领受《金刚经》要义。


修无修修

文/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一年级 见材法师

  修行学佛,就是要学习佛的身口意,“以佛心为己心,以佛行为己行,以佛言为己言”。佛为觉行圆满的圣者,举手投足、穿衣吃饭,任心自在,用而不着。诚如《金刚经》发起序云:“尔时世尊食时,着衣持钵,入舍卫大城乞食。于其城中,次第乞已,还至本处。饭食讫,收衣钵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”行者若能用心觉察、觉照,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、动静闲忙,皆是用功参禅的好时机。

不离当下常寂照

  导师 觉大和尚曾开示:“佛性本具个个有,坚住正念妄想休;动静闲忙常寂照,性海圆明度千秋。”众生和佛的心本无差别,只是迷悟不同。自性迷即众生,自性觉即佛。佛的心时时保持清楚明白,常寂常照,如同《金刚经》所说,佛到了吃饭的时间,就遵循着戒律,搭衣持钵,行脚至城中乞食。以慈悲心、平等心,不分贫富贵贱,挨家挨户次第行乞,让每一个人都能广修供养、培植福田。佛以此日常生活的无言之教告诉我们:制心一处,不起妄念,菩提妙明真心自然现前。走路时,专心走路,不着走路相;穿衣时,专心穿衣,不着穿衣相;吃饭时,专心吃饭,不着吃饭相。“人在哪里,心在哪里”,以此降伏妄心,安住真心。

  反之,众生的心由于为妄想、执着障蔽,无法作主,不是牵挂过去,就是担忧未来。走路时想着吃饭,吃饭时想着工作……心始终无法安住于当下。当六根接触六尘之时,又因无明而起分别,因分别而生爱憎,因爱憎而有取舍,因取舍而造恶业,始终轮回生死苦海。因此,若欲远离生死之苦,就应该向佛学习,用心观照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动念,以善念转恶念,起了恶念马上觉察、觉照,反省、检讨、改进。依“四正勤──已生善念令增长,未生善念令速生;已生恶念令灭除,未生恶念令不生。”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,最后,善法也不执着,无能修之人,亦无所修之事,能所俱空,心无所住,清净心即现前。

法身无形离诸相

  不执着善,并非舍弃善法,而是要藉由修善来转识成智,转化心中的恶业种子。例如:修布施对治悭贪、持戒对治毁犯、忍辱对治瞋恚、精进对治懈怠、禅定对治散乱、般若对治愚痴。六波罗蜜就像度脱烦恼、生死苦海的大船,当烦恼尚未漏尽,仍在生死苦海中载浮载沉时,必须搭乘六波罗蜜这艘法船,帮助我们脱离苦海。然而,一旦到达彼岸,船就应该放下。若是执着不放,这艘原本助人渡海的船,反倒会成为阻碍继续前进的负担。

  古德云:“一片白云横谷口,几多归鸟尽迷巢。”“白云”比喻善法、功德;黑云,则是恶业、罪过。不管是黑云或白云,皆会障蔽视线,让飞鸟迷失归巢的方向。学道亦然,不仅恶业会障碍修行,执着善法亦会遮蔽自心,令人迷失回归菩提之家的路。

  梁武帝曾问达磨祖师,其一生造寺度僧、布施设斋,有何功德?达磨祖师言:“实无功德。”虽然修了种种善法,但由于梁武帝对于所修的善法产生执着,清净心始终无法现前。达磨祖师为了破除他的法执,因此对他开示:“这些善法所感得的仅是人天福报,终有享尽的一天,并非功德;真正的功德乃是‘净智妙圆,体自空寂’。”此即人人本具的这一念清净心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以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修善法时,不执着能修的人、所修的善法,以平等心、无分别心,善用因缘,藉假修真,又能不住因缘,不执一切善,方是真正的菩萨行。

  《六祖坛经》云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;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”佛法不离世间法,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、见闻觉知,皆是心的作用。时时刻刻反观自心,觉察、觉照自己的起心动念、言语举止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;言无言言,行无行行,修无修修,即是《金刚经》般若智慧的最佳实践。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