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6
 
本期主题:少欲,人生更自在








欲望,总让人们想为自己增加些什么!
古德云: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”,人生透过减少反而更见美好,
学习知识,要用加法;体悟真生命,则要用减法。
去除日益膨胀的欲望、生活中的长物、复杂的分别妄想、对人的恩怨……
减少人生的包袱,才能自在解脱,走得更远。


退步原来是向前

文/中台男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参法师

  

   每个人搬家时总会发现,许多东西是根本用不到的,所以一般人说:“想要的比需要的还多。”由于太多的欲望,把人生搞得忙忙碌碌且复杂不堪。试想:“谁是始作俑者?”“谁在作茧自缚?”

 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能有所成就,努力读书,乃至以金钱作为学习的诱因。当孩子考高分,就给予各种物质上的奖赏,慢慢地,名利心也在孩子的心中逐渐累积。对于物质的需求增加,欲念不断增长,心也渐渐地迷失……。

随逐妄缘即流转

  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欲望的满足,却换来身心的疲惫,有些人不禁反思,希望远离这种苦恼,开始从书籍中寻找答案,或从宗教中寻得慰藉,希望能有真正值得依靠的真理。俗话说:“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。”庄子亦说:“浮生若梦。”佛法则说:“万般带不去,唯有业随身。”罗马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,于临终前交代下属,死后将其双手露在棺木外面,让世人看一看,一生南征北讨,建立前所未有的伟大帝国,死后却什么也带不走。忙忙碌碌过一生,最后空欢喜一场,空空地来,也空空地去。

  既然忙碌一生最终都是一场空,人生就什么也不用做了吗?倘若如此,则落入消极、悲观。那么,到底什么才是值得追求的?古德曾说:“佛在灵山莫远求,灵山只在汝心头,人人有个灵山塔,好去灵山塔下修。”大智大悲的佛陀,了解众生为无明烦恼所覆,由贪瞋痴造作种种业行,最后因承受业果而受苦,因此宣说究竟真理,令苦难的众生离轮回苦得究竟乐。

  众生的苦,来自于知见观念的错误,不识究竟的法身,将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蕴认作自己,使本具的智慧光明隐没,因此,愈追求就愈苦、烦恼就愈多。这就是因为知见的错误,起惑、造业、受苦,始终在追逐欲乐,造业受苦中无法出离。假使能看透这个过程,进一步将错误的观念转过来,就能离苦得乐,免于流转。

一念返照是彼岸

  永嘉大师云:“放四大,莫把捉,寂灭性中随饮啄。诸行无常一切空,即是如来大圆觉。”这一生的千斤重担,只要在心念上轻轻一拨,就能化烦恼为智慧,如同“四两拨千斤”般容易。

  古德曾以一首禅诗来形容:“手把青秧插满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,六根清净方为道,退步原来是向前。”佛法说“回头是岸”,只要把念头收回来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不攀缘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尘,六识自然不生分别;识心不生分别,当下这念清净心就现前了;心清净了,国土也就清净了。

  就如同当我们心情愉快,看一切人都很欢喜;反之,心中不悦时,看一切人都起烦恼。所以,一切都在于心,不在外境。然而,心要如何得到清净呢?佛法说,众生的心本来就是清净,只因误将此一臭皮囊当作自己,而起贪、瞋、痴,不断地起惑、造业、受苦;因此,当务之急即是了悟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,除去贪、瞋、痴三毒,最后清净的自性现前,自在光明的人生自然应念而至!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