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8
 
本期主题:观息.回到当下







  习于流转于过去或未来的心念,让人们活在虚幻的世界之中。

  观息,是一把钥匙,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一扇门,回到觉醒的当下。

  如实地观察呼吸,就能如实地照见内心,混乱与负面的心念将逐渐澄清、沉净,转为当下的清明与平和!



扬起生命的乐章

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饴法师

  佛曾问弟子:“人命在几间?”这个问题可以让大家思考: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?千百年来,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,生活上的追求,已由简单的衣食温饱,进步到现今各种物质享受的满足。然而,不断追求物欲的结果,只是在心头播下更多烦恼、抑郁的种子,徒令身心在种种紧张与压力下,疲惫不堪。而原就宁静、安详、自在的心境,反而成了生命中难以找回的奢侈品。

专注观息澄浊流

  面对社会竞争的挫折,有些人选择以“及时行乐”的方式来麻醉自己,以为“今朝有酒今朝醉”就是把握了当下,却不知一时乐后的空虚,仍然是苦。这种错误的知见,只是将人陷入更痛苦的深渊罢了。也有些人会积极寻求外在协助,于是类似“心灵成长”的课程林立街坊、谈论“活在当下”的书籍琳琅满目。这些方法虽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些解决烦恼之道,但疗效实属有限。若不能回归根本,诚实面对自己这念心,仍只是心外求法,终非究竟之道。

  人的生命,是在不断的呼吸间而得以维持;而生命的过程,却是由无数个生生灭灭的念头所堆叠而成。念头愈是杂乱,生命就愈困顿苦痛。一口气不来时,所有追求的荣华富贵都成过眼云烟。所以《金刚经》云: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”只有回到当下这一念,才知什么是清净无染、充满智慧的宝藏。在人生的巨流中,不用追悔过去,不要沉溺现在,更不必幻想未来,让活在当下的心清楚明白,才能安详自在。

  既知“人命在呼吸间”,且让我们的念头踩一下刹车,重新回到出入息上用功。你会发现,当气息逐渐平稳,原来如浊浪般翻腾的思绪,也渐渐变成潺潺小溪。身心不再紧绷,且多了可以自在悠游的空间。此时如果继续专注观息,小溪也趋向宁静,仿佛一潭澄静的湖水。一切世间的尔虞我诈、纸醉金迷、风发意气,都只成了湖中倒影,干卿底事?而能看清楚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这念心,就是生命真正的主人。

动中不动真主人


  透过反覆的练习,从观息中,心慢慢有了定力,不再随境而转,诸多烦恼、压力顿时尽除。《大学》云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这就是开启我们本心的智慧之路。

  源律师问大珠慧海禅师如何用功?师曰:“饥来吃饭,困来即眠。”随即又点出众生“吃饭时不肯吃饭,百种需索;睡时不肯睡,千般计较。”因此,透过观息法门,让心念不再奔驰流转,只踏踏实实地回到当下,就能真正体会到生活可以过得如此轻松自在。

  《风雨中的宁静》一书中曾以两幅画为例,一幅画着寂静的湖面,另一幅则是大瀑布旁一只酣睡于巢中的知更鸟。“宁静”,并不一定要离群索居才能找到。当心念靠在气息上,一心专注,就能体会宁静。

  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静坐,悟到人人本具佛性的真理。此后说法四十九年,无非是要提醒众生,放下烦恼、执着,就能离苦得乐。能呼吸,生命就在延续,而观息的当下,就能用定力沉淀这些烦恼杂质。当心中的智慧之光升起,穿透层层乌云,生命就自然扬起无限悠扬的乐章。串起每个当下美好的音符,作个时时刻刻清楚明白的觉者,才是真正找到了不生不灭、本自具足的真生命!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