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8
 
本期主题:观息.回到当下







  习于流转于过去或未来的心念,让人们活在虚幻的世界之中。

  观息,是一把钥匙,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一扇门,回到觉醒的当下。

  如实地观察呼吸,就能如实地照见内心,混乱与负面的心念将逐渐澄清、沉净,转为当下的清明与平和!



观息.观自心

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建法师

  呼吸,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了。

  人一生下来,为了第一口呼吸而嚎啕大哭,及至一口气不来,别人为我们哭泣。但在生与死的过程中,您曾经认真地觉察过自己的呼吸吗?

人命呼吸间

  中国古代,呼吸称为“息”,与“心”息息相关。“息”字,由“自”与“心”组合而成。“自”是鼻之形象;“心”是指心气。两个字合在一起,直接了当地说明了“息”是心气从鼻而出。于是,心紧张时,呼吸急促;心专注时,屏息凝神;高兴时,呼吸轻而快;难过时,呼吸沉且重。运动员们往往靠着调整呼吸以达到专注,并平衡身体的各种状态;而当我们面对种种境界需要转换情绪时,深呼吸是最好的方法。这个看似平常而单调的动作,却往往被我们所忽略,而将心靠在念头迁流所形成的快乐、悲伤、愤怒、痴怨,进而造成种种的心理压力或身体病痛。

  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云,人命在呼吸间。故“一息尚存”表示生命还继续延续着,一呼一吸之间,“自心”在此。于是,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,想要调整自己的脚步,把心静下来,不被外境迅速无常的变化所牵动,“观息”是一个快速而有效的方法,且随时随地皆可运用。

  所谓“心息相依”,我们的心靠在外界的事物已久,一旦离境,便不能自立。所以,用观息的功夫,将注意力放在鼻端,觉察自己的呼吸是长、是短?是冷、是热?是粗、是细?想像自己的身体好像竹筒,气息像珠串般穿来穿去;或可专注于呼与吸时腹部的起伏。然而,这些都只是观察、注意,不用任何方法来控制或强制呼吸,仅仅是注意。慢慢地,心便可以远离原来所牵系的外在境界,而达到清明自在的境地。

观息如心相

  心渐渐静下来了以后,注意气息的吸进呼出,从中亦可体会一些道理。在这个世上,除了自己以外,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呼吸,如同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烦恼,也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死亡。于是,大多数人在反覆的打转中,被无明与欲望所驱使,不知道解脱轮回、解脱贪爱与瞋恚的可能性。但是,我们不能只呼而不吸,或只吸而不呼,就像我们常常希望万物恒长久,却往往事与愿违。所以,快乐不会永远不变,烦恼也不会永远存在,也因为一呼一吸是如此循环交替着,我们才能从无常生灭的烦恼中解脱出来。所以,“解铃还需系铃人”,看着气息“入无积聚、出无分散,来无所经由、去无所履涉”(《释禅波罗蜜.卷八》),正说明了心念的虚妄,故说“观息如心相”。

  孔子曾在河川上看着流动的水,感叹着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,就像我们刚刚呼出的那一口气,也永远不会再回到体内来。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,无论睡觉、工作、吃饭、休闲……呼吸仍然照常运作。因此,我们可以时时地觉知,并清楚地向内观照,在这观照的同时,便是回到自心的当下,学习放下所有的烦乱与困顿。练习专注于气息的微细穷尽,如同佛陀的弟子周利槃特伽,因记性奇差,佛陀便教导他在结夏安居时调出入息,慢慢地,他观察到刹那间气息的生灭,“返息循空”,了解了世间无常、万法空性之理,而证得了大阿罗汉。

  呼吸,跟着我们一生,如此平凡,却又如此不简单。气息出入,虽在鼻端,却又周遍全身。藉着观息,观己自心,念念回到当下,出入之间,没有执着,没有挂碍。呼吸之于生命,正如同心之于人一般。以一颗觉悟之心觉察呼吸,一个有意义的人生,从此展开。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