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8
 
本期主题:观息.回到当下







  习于流转于过去或未来的心念,让人们活在虚幻的世界之中。

  观息,是一把钥匙,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一扇门,回到觉醒的当下。

  如实地观察呼吸,就能如实地照见内心,混乱与负面的心念将逐渐澄清、沉净,转为当下的清明与平和!



转识成智 --觉大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  为什么要修观息?因为我们的心平常都在散乱当中,现在要把这个心收回来,靠在出入息上。观,就是注意。注意自己的出入息,这个方法每个人都可以修,但是必须要有恒心、要有耐心。

摄心在息 定止散乱

  为什么要观呢?因为我们的心没有办法刹车,平日生活中想了很多的事情,告诉自己不要想,不容易做到,或者是勉勉强强做到,却落入昏沉。所谓“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”,平常想染污的事情,晚上就会梦到染污的境界;所以我们想清净的功德,晚上就会梦到清净的境界。过去都是想坏的,都是为自己想,现在为佛法想、为众生想,这就是转识成智的方法。

  静坐的时候,这个心要用得很好,由粗到细;其次,用的时候还要作主;第三,用的时候,还要有定、有慧。观息也是一样的,静坐时,通身放下,什么都不要想,专门注意自己的出息和入息,知道现在是出息、现在是入息,始终是知出知入,打坐时如此,走路也是如此,乃至于穿衣、吃饭,这个知都要存在。

  每个人都有知,但是这个知起了妄想,想过去、想现在、想未来,不是善、就是恶,所以这个知迷失了。佛经里提到,一个是能,一个是所──能观之智,所观之境。众生在日常生活上,也是有能有所,有能贪之心、所贪之境──贪财、贪色、贪吃、贪睡、贪名、贪利,财色名食睡就是所贪之境,想要占有外面的境界,这就是业障。现在我们要把无始以来的这些业转过来,也是运用能观之心和所观之境,但能观之心是智慧心、是能作主的心,所观的境是清净的境界,所以称为“转识成智”。

依智转识 觉性澄明

  能观之心就是注意,把平时的一切杂念、妄想统统变成注意了。就是注意这念心,注意就是警觉。怎么知道自己在打妄想?因为有这一念觉悟的心,所以才知道打妄想,这就是始觉,开始觉悟了。不但知道起心动念,而且知道现在起的是善念?起的是恶念?不但知道善念、恶念,还知道不能起恶念。知道不起恶念的这一念心,就是觉悟的心。虽然知道不能起恶念,但是已经起了恶念怎么办呢?这是过去的习惯,所以现在不要再想了,这就是觉察了以后,然后开始“觉照”。照,就是照破。照破,就是不要想了。然后,不想的这个心要保持清楚明白,这就是“四正勤──已生善念令增长,未生善念令速生;已生恶念令灭除,未生恶念令不生”的道理。

  无论动静闲忙,都要练习这一念心,使觉性时时刻刻存在,这就是始觉,开始在觉性上用功了,这就是智慧佛。觉性存在,修行就能成就;觉性不存在,修行就无法成就。一般人虽然也有觉性,没有办法作主,始终是迷惑的;既然是迷惑,就会打妄想、就会造恶业,就是众生心,认为名利财色愈多愈好,不知道打妄想是一种过失,不知道除了生灭心,还有不生灭性。

  观息,就是在转心意识。但是要知道,能注意这个心要时时刻刻存在;假使出入息不知道了,警觉心就没了,心就跑掉了。所以,这个法门虽然简单,还是要下一番功夫。观息是一个方便,方便用好了,完全没有昏沉、没有妄想了,这念心真正能够作主了,清清明明,像一潭止水、像一片明镜一样,自然不要再去注意出入息,最后契入无为法,大圆镜智现前,达到“净寂光通达,寂照含虚空”的境界!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