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7
 
本期主题:教养子女的中庸之道







 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,网路构筑出来的虚拟世界,成为现代学子的真实人生。在此趋势下,对于子女的管教何时该松、何时该紧?什么才是真正地为孩子好?……在在考验着父母的智慧。

  佛法的“中道”与儒家的“中庸”等千古的智慧,依然适用于现代,让亲子关系不因过高的期望而疏离、紧张,也不让孩子在过度的保护下变得脆弱、放纵。执两用中,宽严有度,发挥家庭教育的真正功能,才能让孩子成为社会的砥柱!



教养孩子的减法

文/普贤精舍禅修班学员 传融


  《老子》言: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无为而无不为。”同样地,作为一个母亲,教养孩子的心路历程,也像是一连串的减法,一路走来不断修正,最终还是要放手,让孩子有自主的能力。

尊重个体 适性开发

  孩子襁褓时期,我满心想给她全世界,什么都给她最好的,想无微不至地保护她,却没想到这样的想法有其迷思:“我们给孩子的真的是她要的吗?还是只是自我满足而已呢?”

  自从辞去工作之后,教养孩子便成为我生活的重心,也是重要的人生成绩单。当时孩子才就读幼稚园小班,为此,我接触了大量的幼儿潜能教育课程,举凡右脑开发、幼儿启发式数学、绘本阅读与创作等皆有涉猎,积极训练自己成为超级专业的教育妈妈。只想练得一身武艺,待时机成熟,就可一股脑儿地输出给孩子,让她瞬间就增加数十年功力。但是,事与愿违,孩子并没有兴趣在我的指示下重复操作教具,她喜欢把数棒当成彩色炒饭,把七巧板随意拼凑成她想像的图案,完全不按牌理出牌……这样的结果让我不禁反思:自己所做的对孩子真的是一种帮助吗?

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

  接触精舍之后,对于教养孩子有了另一层体会。首先,冤亲平等的观念,改变了对亲子关系的认知,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物,而是一段与我们有缘的生命,所以应该厘清这份爱孩子的心是否掺杂了太多自己的欲望,能如实地探讨,就不会对孩子产生不实际的期待,进而能使亲子关系更为自在。

  再者,达磨祖师《二入四行观》之“随缘行”谓“众生无我,并缘业所转,苦乐齐受,皆从缘生。若得胜报荣誉等事,是我过去宿因所感,今方得之,缘尽还无,何喜之有?”以前总以为把孩子教好是自己的功劳,后来才发现自己能做的其实很有限。孩子有其福报因缘,我们能做的充其量是种助缘,甚至孩子心性清净,反而比我们更容易有所体悟。在这样的前提下,加上孩子也渐渐步入青少年阶段,我对孩子更多了一些尊重。遇到问题时,会以倾听、陪伴代替说教、指示,鼓励她发表意见,并练习思考解决方案,而不是直接教她如何做。从中发现,佛法对于稳定孩子的情绪很有帮助,孩子会把参加法会时法师开示的道理用来调解自己的情绪;当她焦躁不安的时候,提醒她静坐片刻或诵念《心经》,她也会因此安定下来。能处理好心情,再处理事情就不难了。

  所谓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”,教养过程中的种种努力,与其说是教育孩子,其实更重要的是教育自己。这个减法的过程,并不是什么都不做,而是随缘尽分,减少强加在孩子身上的种种作为,先把自己做好,让自己有所成长。身教是不言可喻的,也是影响孩子最真实的力量!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