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7
 
本期主题:教养子女的中庸之道







 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,网路构筑出来的虚拟世界,成为现代学子的真实人生。在此趋势下,对于子女的管教何时该松、何时该紧?什么才是真正地为孩子好?……在在考验着父母的智慧。

  佛法的“中道”与儒家的“中庸”等千古的智慧,依然适用于现代,让亲子关系不因过高的期望而疏离、紧张,也不让孩子在过度的保护下变得脆弱、放纵。执两用中,宽严有度,发挥家庭教育的真正功能,才能让孩子成为社会的砥柱!



教养的法宝

文/普荣精舍禅修班学员 传葵

  现代社会有许多怪现象,令人忧心!孩童阶段,出现很多小霸王,自主性强,服从性低,对父母予取予求;走在人行道上,孩子大摇大摆走在前头,一边喝着饮料或啃着鸡排,父母在后面拿著书包亦步亦趋。青少年时期,许多孩子变成“低头族”,不管等车、搭车,甚至走路、用餐,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小荧幕;“夜猫族”更比比皆是,晚上十二点以后才是网路活动的开始,他们往往凌晨才就寝,第二天不到日上三竿是不起床的,如果要上课,人到了算是尊重老师,心和眼继续休眠状态。这时代真是父母难为、师长为难啊!

戒以规矩 定以摄心

  追根溯源,整个社会的乱象在于人心的变异和染着,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云:“心是恶源,形为罪薮”,佛陀一言点出问题的根源。佛法也告诉我们,人人有本具的佛性、清净心,因此,教养孩子应从“心”做起。从婴孩时期开始,父母是第一位老师,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。所以,要求孩子不要看电视,自己就要先关掉电视;要求孩子阅读,自己就要养成阅读的习惯。充满良善的家庭就会薰修出良善的孩子,照顾孩子的心念是父母的责任。

  佛法中的“三无漏学──戒、定、慧”,是修行学佛的重要基础,应用在孩子的教养上,“戒”就是规矩,《孟子》云: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”,现在的孩子难教,最大原因就是太随性而不懂规矩,所以为孩子订定明确合理的规矩是很重要的,举凡行住坐卧、应对进退,甚至休闲娱乐都有规矩,让孩子从小就有依循的规范和方向;而父母则应以温和的态度坚持执行定下的规矩,不因孩子撒娇或吵闹就心软妥协,也不因过于疲累或一时愉悦而网开一面。

  “定”就是自制力、自律性,犹如金钟罩,照住清净良善的心,让孩子的心能够作主,不为外境所扰,也不为声色所惑,当周遭同学“迷网”、吃喝玩乐、追星追名牌时,他仍然可以安然自得,不受影响,这是面对充满诱惑的社会最根本有效的方法。

  过去,曾经带过一个极度活泼、过动的班级,孩子话多、意见多,争论更多。一上课,好些孩子身上像长了虫似的,动个不停,玩笔、玩尺,连橡皮擦屑都可以拿来搓揉,所以必须不时中断教学过程来提醒他们,科任老师也经常抱怨孩子不守秩序。于是,在每一节上课前,我先让孩子静坐一至三分钟摄心,在观息间,孩子呼吸平稳了,静下来了,像一尊尊小菩萨。就这样,一节、两节、一天、两天……到了下学期,孩子变得不一样了!不仅上课节奏愈来愈流畅,科任老师不再告状,还称赞孩子守规矩,偶尔有突发状况,只要说一声:“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定力最好!”孩子就会立刻闭目端坐,非常有觉性!所以,让孩子到精舍禅修,绝对比上才艺班更值得!

慧以善调 不离中道

  教养是一门艺术,不是科学,它有一些原则和方法,但有时也需要一些弹性。佛陀以无边的智慧,开八万四千法门广度众生,我们教养孩子又岂能一成不变?佛陀更教导弟子学道应“急缓得中”,所以,教导孩子太急切了,会使孩子产生压力,情绪反弹,甚至让亲子关系紧绷;太松了,孩子又会懈怠放逸,必须有点紧又不要太紧,有点松又不要太松,如佛法所说的“不即不离”,儒家讲的“中庸之道”,其中端赖智慧拿捏、斟酌,才能让这门艺术更臻圆满。

  佛法不离世间法,用佛法教养孩子是最究竟、最根本的,祈愿所有孩子都能藉由佛法安住身心,得到真正的自在、安乐!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