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1
 
本期主题:如何面对诽谤







  委屈恼恨、忿懑不平,是一般人遭受误会冤枉、诬谤陷害时会有的反应。

  《了凡四训》云:“闻谤而不怒,虽谗焰薰天,如举火焚空,终将自息;闻谤而怒,虽巧心力辩,如春蚕作茧,自取缠绵。”

  佛法更告诉我们:“烦恼以忍辱为菩提,是非以不辩为解脱。”为人生开启了一条更为宽广的河道,把冤结融化、将仇恨打包,流入善识因果及忍辱不动的心性大海!



宽悦人生

文/普灯精舍禅修班学员 传淳

  在这跳跃的年代、瞬息万变的社会,处处充满着绚烂的灯光,迷惑了无数茫然的众生,在空气中流转着各样传言,诉说着众生随波逐流的冲动;当下,没有人会去深思:“流言是真的吗?”怕的只是:“大家在说什么,我怎么不知道?”为何如此?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空洞的心,找一个被他人认同的机会,一个自己认为可以安住的位置。

自心离过远是非

  无论是工作或一切人与人相处的场所,人们最不喜欢的人,就是负责稽查的人,很不幸地,我就是那个令同仁有点讨厌却不得不保持基本礼貌面对的人。工作中的我,习惯将对与错作一个明确的区分,没有所谓的“灰色地带”,并且努力地依着这个方式去执行稽核。在同仁努力制作的报表或签办的内容中,尽力去搜寻瑕疵,再依查核结果签办奖惩,从未考量万一同仁遭受责难将如何自处。

  一直以来,总觉得自己依规定办理签核,并无错误,忘了所有事皆须用宽厚之心去为他人着想,以致衍生出职场是非,经由第三者或其他人口中传来批判、评论,着实让自己的心荡到谷底,自问:“刚正,有错吗?”

  记得有一则故事:有一只乌鸦,从一个地方飞往其他地方。途中,遇到一只喜鹊。喜鹊问它:“乌鸦!你为什么要飞到另一个地方去呢?”乌鸦回答:“那个地方的人很讨厌,他们常常批评我、诽谤我,嫌我的声音不好听。我不要住在这里了,我要换一个地方。”喜鹊听了就说:“乌鸦!你不必飞到其他地方,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吧!如果你的声音没有改变,即使飞到天涯海角,天下的人都不会喜欢你的。”

忍辱修德离我相

  一次,因缘具足,同事邀我参加共修法会。一踏入精舍,瞻仰佛菩萨慈悲、庄严的法相时,心中顿时撼动不已,感动的泪水不停落下。感恩届此不惑之年,还有机会亲近三宝,藉由研参经藏,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及我慢的愚昧。过去,往往在自觉有理的立场下,忘了应该运用智慧,以圆融、慈悲的方式去处理;如今经法师开示教导,了解要用内方外圆及谦卑的处世态度于生活中行持。

  《妙法莲华经.常不轻菩萨品》云:“我深敬汝等,不敢轻慢。所以者何?汝等皆行菩萨道,当得作佛。”现在的我告诉自己:“众生都是菩萨,众生皆当成佛。每一位菩萨都是我的善知识,不论是美好的言语或责难的言语,都是我的增上缘。感恩他们的激励及提醒,让我有机会改过;感恩能有机会忏悔;感恩有机会修习忍辱。”《佛遗教经》中说∶“能行忍者,乃可名为有力大人。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,如饮甘露者,不名入道智慧人也。”《瑜伽师地论》也提到∶“云何忍辱?谓由三种行相应知∶一不忿怒,二不报怨,三不怀恶。”每一位佛弟子都明白三世因果,今生所承受的责难或批评,可能都来自今生或累世曾经无心或有心造作的恶业,因此,让我们学习用温柔、谦卑、欢喜的心去承受吧!

  六祖惠能大师提示我们:“前念着境即烦恼,后念离境即菩提。”归零、转念,就是全新的生命。面对毁谤,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。无事莫把闲话聊,是非多从闲话生,对人真诚、谦卑,就是在庄严自已。不要认为是他人使我烦恼,而是我拿他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。如此行持,学习破除分别、执着,放下“我相”,和合净土就在眼前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