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8
 
中台廣傳








中台禪寺一百零一年度春季僧眾精進禪七

文/編輯部

導師勉勵學人,修行要發長遠心,鍥而不捨。道是現成的,最重要的就是放得下又能提得起。
禪七於靜中養成、動中磨鍊,心當中保持清楚明白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就是用功。

  經云:「五度如盲,般若為導」,乘般若船,至涅槃岸,經由禪七找到路頭,可謂最勝方便。本寺於二月十五日至三月十八日,一連舉辦四梯次春季僧眾精進禪七,引領海內外上千名僧眾共入選佛場、剋期取證,使曹溪法水長流,澤被大千世界。

  起七儀式於二月十五日下午三時揭開序幕。主七見燈和尚開示學人,禪七的目的是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,是最直截了當的心地法門。世尊成道時一語道破:「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」,契悟當前這一念,就是本具的清淨心、菩提心,此即佛法精髓、如來心印,也是修行最重要的門檻。

  古德云:「有物先天地,無形本寂寥,能為萬象主,不逐四時凋」,這念心本自具足、不會變易,才是真正的主人翁,而眾生執著四大假合為自身相、六塵緣影為自心相,於虛妄不實的生滅煩惱中頭出頭沒,不得自在。破本參即悟到本心本性,認清賓主的關係,才不會認賊作父。《圓覺經》云:「居一切時不起妄念,於諸妄心亦不息滅。住妄想境不加了知,於無了知不辨真實」,如是堅住正念、隨順覺性,安住於中道實相,才是真正的修道。

  禪七中每日十支香,除了早晚課誦、粥飯二時之外,一切萬緣放下,坐香、行香,於靜中養成、動中磨鍊,參究本來面目。導師 覺大和尚於每梯禪七皆親臨指導,揭示學人修行不外「解黏去縛」,從六根門頭反觀自照,則根塵識十八界皆得回復清淨。

  古德云:「塵勞迥脫事非常,緊把繩頭做一場,不是一番寒徹骨,爭得梅花撲鼻香?」 導師開示,「繩頭」就是念頭,菩薩是以禪悅為食,眾生是以六塵為食。端看這念心靜不靜得下來?心靜下來了,一塵不染,就超凡入聖;靜不下來,心當中沒有安住的平台、沒有安身立命的地方,就是隨業流轉,始終在凡夫境界。佛法沒有辦法投機取巧,做一分得一分,做十分得十分,所謂心地法門,這就是道。

  《楞嚴經》云:「觀相元妄,無可指陳」,這個世界有成、住、壞、空,眾生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念頭有生、住、異、滅,一切法緣起性空,統統把它放下;第二,「觀性元真,唯妙覺明」,能聽、能看的這念心,不想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要淨、要定、要明、要空,千錘百鍊,直下承擔,這才是真實的自己;第三,「想相為塵,識情為垢」,妄想、執著就是塵垢,障菩提、障涅槃,得不到解脫。經云:「念無念念,行無行行,言無言言,修無修修」,能所俱空,空也不執著,銷歸自性,此即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的法門。

  佛言:「觀天地,念非常;觀世界,念非常;觀靈覺,即菩提。」在這念靈知靈覺來用功,才能脫離無常。《無常經》亦云:「唯有佛菩提,是真歸仗處」,菩提心就是無住心,所謂「修行不發菩提心,猶如耕田不下種」,這條路找到了,就要直下承擔,不能有絲毫的迴避,也不能貢高我慢,要在這念心來淨化自己、提升自己、安住自己。

  導師諄諄示導,出家首為出紅塵家,其次出三界家,直到出無明家才是真出家,唯有以中道實相觀才能漏盡四十二分無明。古德云:「未悟之前猶自可,悟了之後事更多」,動靜閒忙不離當念,就是保養聖胎,就是養道,要如龍養珠、如雞孵卵,要有信心、恆心,鍥而不捨,最後一分無始無明漏盡了,就能成道。假使知見錯誤,南轅北轍,豈能到家!

  古來修道者如牛毛,得道者如麟角,何也?誌公襌師嘆曰:「不逢出世明師,枉服大乘法藥。」禪七中,主七和尚懇切提點,大善知識開示明明白白一條路,如醍醐灌頂,剎那超越三大祇劫,乃最大的慈悲!然而「理則頓悟,事須漸除」,出了禪堂,為了荷擔如來家業,大眾要去成就世間上種種善法,放得下也要提得起。

  僧眾禪七,是「教理、福德、禪定」的提升,三環亦是一體,故六祖大師云:「惟論見性,不論禪定解脫」,一個多月的殊勝法筵,全山僧眾藉此共修,除了理和同證擇滅,事上六和敬清淨無諍,更確立了不生不滅的道場,安住在每個人的正知正見當中,如是「百花叢裡過,片葉不沾身」,和光同塵,如是為人天眼目,成就自利利他無上之福田。

  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