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1
 
本期主题:职场好修行







职场上,竞争不如取得双赢,换环境不如转念。

运用佛法的智慧,抱持着恭敬、慈悲、和合、真诚、感恩、利他之心,把工作当成自我修练、提升的机会,职场即成道场,工作即是修行,“乐在工作”不再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!



生活化的佛法

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帝法师

   职场,是许多人每天所要面对的,在这当中,有着诸多人、事、物的磨合、历练。娑婆世界本就是善恶夹杂的五浊恶世,一般人在遇到逆境时,通常急于论断是非、对错;遇到顺境时,则沉溺于五欲之乐。殊不知,一切苦果都是由集因招感而来,真正的解决之道,还是要反观自己的烦恼、执着,以佛法的知见及行持去“随缘消旧业,更莫造新殃”。导师 觉大和尚所提出的中台四箴行──“对上以敬、对下以慈、对人以和、对事以真”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准则,让我们于待人接物时不致迷失方向。假使能深加思惟、体察、落实,则能在日常的修行中更加踏实。

恭敬慈悲 上下同心

  居下位者,当时时不忘“对上以敬”,多一分恭敬,则消一分业障,增一分福德。《晏子春秋》中记载了一段事迹:齐景公曾命国人建造大台,时为寒冬,为服劳役而受冻挨饿者不计其数,国人仰望出使于外的晏子能解救他们。

  晏子回国后,在景公欢喜赐酒之际献歌,歌中诉说人民悲苦的心声,曲毕叹息泪下,景公于是表示将停止这项劳役。晏子再拜,并随即赶至大台,鞭笞并厉声责骂不作务者,人们愤怒地觉得晏子助纣为虐。晏子离开后,国君废除建大台的诏书即到,大众欢声雷动,拥戴齐景公的德政。孔子听闻此事后,万分赞叹晏子善为人臣。

  恭敬心能对治骄慢,无论上司的才德、见识如何,都当予以深刻的尊重,不居功、不诿过,如此不但能避免不必要的祸害,更能有因缘施展自己的理想,利益大众。

  居上位者如何待人呢?要“对下以慈”。遇事不如己意,要能按捺住自己的瞋心。经云:“瞋恚之害,能破诸善法,坏好名闻,今世后世人不喜见。”经中亦记载瞋恚会感众叛亲离的果报。因此,居上位者应当体察下属,知人善任,广纳谏言。古代名君唐太宗即深谙此理,造就了贞观之治。

和睦真诚 地利人和

  工作中,往往还有诸多人事的纷扰。明朝重臣张英“六尺巷”的故事,为“对人以和”作了很好的注解。张英的家人在改建屋宇的过程中,与邻人为了土地的权属争执不下,偏偏这邻居也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,于是家人写了封家书,希望张英能出面处理。然而,张英仅捎回了一封信,信中写道:“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长城万里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张英所展现的开阔气度,化解了这次纷争。惭愧感动之余,双方更各让出三尺地,留下“六尺巷”的美谈。

  能忍自安,修行人要在“忍”字上下功夫,凡事退一步想,才不会陷入世俗人争是论非的混乱当中。知因识果,以和为贵,化除了粗暴之心,生活更加轻安自在。

  前三者主要是对人,而对事则要秉持“对事以真”的态度,对治自心的虚伪。历史有名臣诸葛亮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,天生才气过人却不浮夸,凡事谨慎而用心缜密,在后期的北伐过程中,虽然迫于当时的情势而“出师未捷身先死”,但一路坚持的理想与忠贞,一生运用的无数智慧与努力,仍教后人感佩不已。

  由上述的公案得以窥知,历史上有成之人,皆能在敬、慈、和、真用心,乃至于融通其理,这当中有儒家“明明德,亲民,止于至善”的君子涵养,更有佛法空、假、中三谛的无碍智慧。

  所谓“心净国土净”,无论现在的法界如何,能善用其心,实践中台四箴行,必能火焰化红莲,于修行中提升,于事业上开创一片新的格局!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