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6
 
本期主题:谛听众生







  人与人之间,多一点同理心,就会多一些理解;多一些理解,就能多一些接受;多一些接受,就多一份包容;多一份包容,就多一分和谐。

  同理心,是和谐的源头,也是慈悲心的前提。

  同理他人,必须用心谛听。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,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



和光同尘--觉大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  修行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菩提心。菩提心的前方便是慈悲心,有了大慈悲心,慢慢提升、净化,达到无住心,这时菩提心就现前。因此,慈悲心是很重要的。

广行慈悲 恒顺一切

  佛法的道理总括起来,不离空、假、中三观。所谓“佛智照空,佛智照假,佛智照中”,“佛智照假”,就是博学多闻,以大慈悲心修学八万四千法门,破尘沙惑,广度一切众生,这就是菩萨的心量、菩萨的智慧、菩萨的功德。

  一般人从早到晚都在为家庭、为儿女、为事业忙碌,在这当中免不了造种种恶业、生种种过失,将来就是堕入恶道。佛菩萨观众生如一子,一切众生都是自己无始以来的亲眷,都在生老病死种种苦当中,所以,菩萨观众生苦、发菩提心,以慈悲心、平等心、无畏心、精进心来救度众生,这就是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。

  为了救度众生,必须行种种方便,就是所谓的“和光同尘”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思想、观念,所以,必须学习“普贤十大愿──恒顺众生”的精神,要和众生打成一片。打成一片的目的是什么呢?就是要度众生出离苦海。离开众生,就没有办法度众生;所以,必须和其光、同其尘,才能度众生。

四摄法门 方便摄受

  菩萨修四摄法门──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,就是随缘摄受众生的方便。

  布施摄,用布施的方法来摄受众生。无论是供给财物,或是奉献自己的身命利益大众,或为众生宣说佛法,或是帮助众生远离种种怖畏,都是以布施摄使众生起欢喜心的方法。不但佛教提倡布施,儒家也谈布施,如《论语.雍也》子贡曰:“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,何如?可谓仁乎?”子曰:“何事于仁,必也圣乎!尧舜其犹病诸!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

  爱语摄,就是远离两舌、恶口、妄言、绮语等口过,而以柔软语、赞叹语、善言慰喻来鼓励众生。众生都喜爱听好听的话,亲近对他有益的人,布施、爱语,都是顺乎人心,导人向善,使人身心喜悦的行为。人人行之,则能促使社会祥和,消弭暴戾之气。因此,布施、爱语是最普遍,也是最易行的善法。

  利行摄,是行善利益众生,使众生因此生亲爱之心,而愿意接受教化。《大智度论》中记载:有一老比丘视力不佳,缝衣服时,不小心针线脱落,找了很久都无法寻获,心里非常苦恼,于是呼喊请求帮助,佛陀知道了,立即前来帮助他。老比丘认出佛陀的声音,欢欣无比地说:“世尊,您已经圆满成就无量的功德,为何还为了这一点小事前来帮助我呢?”佛陀回答:“我就是因为心无疲厌利益众生而成佛,现在虽已成佛,这份心却永不衰减。”老比丘感动万分,恳请佛陀为他说法,因而启发慧眼,同时也恢复了视力。

  以身口意之行利益众生,是修行学佛者首先要学习的事。藉由奉献精神与身体力行,一方面消弭内心悭贪、自私的习气;另一方面,也可修福,并与大众结善缘、结法缘、结欢喜缘。因此,利行的实践,菩萨与众生皆能同沾法益,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。

  同事摄,即是和光同尘,随同众生心之所好,作众生的善友,并以身示教予以感化、薰习。所谓“物以类聚”,众生总是有同样的业缘才会聚在一起,同事摄,就是利用这种原理与众生建立关系。

  弘扬佛法必须要有方便,“四摄法”即是为了众生各种不同的需求而施设的方便法门。没有方便,菩萨无法度化众生;若不度众生,则无法圆满菩提佛果。菩萨观众生苦而发大悲心,因大悲心而发菩提心,等视一切众生,乃至运用善巧方便,行四摄法摄受众生。因此,大悲心如水一般,滋养每个人心中的菩提苗,终有一天,必定会开出菩提之花,成就诸佛圆满的智慧之果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