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0
 
本期主題:善知識







   人生的道路上,必須面臨許多十字路口,也因此有眾多的選擇題,這時,父母、師長、朋友、同事……都可能是我們人生地圖的導航與指南針、苦海的燈塔與北極星,幫助我們朝正確的目標邁進。

  儒家云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」又曰:「見賢思齊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」日常生活中,只要能以虛懷若谷的心去相應善法,不相應惡法,無論是順境、逆境、善人、惡人……都能作為我們學習或警惕的因緣。

  經云:「善知識者,猶如橋樑,能令超度諸有流故。」真正能讓我們出離生死的是佛法的智慧與落實修證者,不僅能為我們指引正確的人生方向,更能在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處,給予修正和指引,讓我們在菩薩道上,一步一腳印,步步踏實!



正知見,利自他--覺大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  「善知識」,是相對於邪知邪見的邪知識,乃至於惡知識所說的。知見不正,稱為邪知識;知見裡面有毒素,稱為惡知識。「知識」,是一種通稱。從理上來說,所謂「知」,每個人都有靈知靈覺;「識」,每個人都有意識。雖然每個人都有知識,但若心有邪見,便不能稱為善知識。要成為善知識是不容易的,不但要通達很多道理,而且觀念要正確。因此,從理上說,「善知識」是從當下這念心來稱呼;從事上說,則是指具有正知正見的人。

  禪宗祖師說:「只貴汝知見,不貴汝行履。」知見就是思想、觀念。思想、觀念正了,就是一條光明大道;思想不正,南轅北轍,就愈走愈遠,走到懸崖絕頂,甚至喪身失命。禪宗所說的「開悟」,就是悟一個知見,悟到一個菩提心。所以,知見是很重要的,修行一切都要依據善知識的指導。

正因薰習 善緣助成

  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菩提自性,本來清淨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」這念清淨心是本具的,不是修出來的。由於過去不了解,在本具的覺性當中造了惡業,所以現在修行就是轉識成智。假使不明白這個道理,修行是修不成功的。所謂「十字街頭岔路多」,無論是打坐、看經、聞法,聽得很多,自己如何去判斷呢?就要親近善知識。假使聽多了邪知邪見,自己沒辦法判斷,就是「一盲引眾盲」,俗話說:「懵懂傳懵懂,一傳兩不懂;師父下地獄,徒弟往裡拱。」許多人把心地法門看得太高,認為不是凡夫修的,不敢承當,這就錯誤了。修行不修心地而向外求,就成了法執。

  《大乘起信論》云:「又諸佛法有因有緣,因緣具足乃得成辦。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,若無人知,不假方便,能自燒木,無有是處。眾生亦爾,雖有正因熏習之力,若不值遇諸佛菩薩善知識等以之為緣,能自斷煩惱入涅槃者,則無是處。」雖然這念心法爾如是,仍需善緣啟發,所謂「有因有緣事易成,有因無緣果不生,不信但看寒江柳,一遇春風枝枝新。」冬天天寒地凍,江邊的柳樹都枯掉了。一到春天,氣候暖和,陽光普照,每枝柳條都發出了新芽、發出了嫩葉。如果沒有遇到善知識,沒有遇到好的因緣,佛性雖然本具,仍是「不覺」的眾生;相反地,假使遇到了明師、遇到了真正的佛法、遇到了大善知識,不成道業,無有是處。

佛法大船 自度度他

  六祖大師亦云:「菩提般若之智,世人本自有之,只緣心迷,不能自悟。須假大善知識,示導見性。當知愚人智人,佛性本無差別,只緣迷悟不同,所以有愚有智。」「須」,是必須。「假」,是假藉,依靠外面大善知識的因緣,不但是善知識,而且還必須是大善知識。善知識告訴我們因緣果報,修戒、修定、修慧等漸修的法門;大善知識告訴我們明心見性、直了成佛的頓悟法門,這是更稀有難得的因緣。所以,除了善知識,還必須要有大善知識來啟發我們的佛性,用般若的智慧來返照自心,才能見到自己的本心本性。

  「見性」,是一種譬喻,見有能見、所見,不是真正的見性,只是一種方便的說法而已。見性,指的是契悟菩提心、涅槃性。涅槃性是真空,菩提心是了了分明,處處作主。明白這個道理,就稱之為見性;沒有契悟,就必須要用返照的方法,由事到理,如:誦念、懺悔、持戒……等,用六波羅蜜的方法去除執著、破除煩惱,慢慢地,執著破除、煩惱減輕了,就能夠契悟本心。

  修行除了自利,還要利他,每一位都要發心當一個偉大的舵手。佛法是一條大船,船上載了很多眾生,渡過生死的苦海,才能夠到達彼岸。當一名舵手必須知道什麼是彼岸?彼岸在哪裡?所以,要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,必須檢討反省,導正知見,才能當一名很好的舵手,運載無量無邊的眾生到達解脫的彼岸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