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9
 
本期主题:发长远心







但发长远心,愿永无退志

文╱普学禅寺护法会总干事 传烨



  精舍从成立至今将近七年,眼看学员们来来去去,心中不免慨叹:精进心易发,长远心难持!一方面为这些师兄深感可惜,入了宝山未登宝殿;另一方面则深自警惕,修行犹如攀越危谷峻岭,业风猖狂,稍不留神一旦失足,便会跌落万丈深渊。

正知正见为导航

  心中暗自思惟:“如何才能维持初心,不会退屈?应找出个理路、药方,使业障现前时不致晦暗蔽空,见不到一丝光亮。”中台禅寺住持见灯和尚开示:“有烦恼就是知见不正确!”心生烦恼而退屈,就表示知见不正确;既然了解知见就是决定一切的关键,现在就要赶紧对“发长远心”的知见,作一个彻底的检讨。

  所谓“长远”,是指时间上、空间上或心理上较大的距离。“发长远心”的意义,就是面对不管多长的时间更迭、多繁杂的空间变异,以及多沉重的人事压迫,心中对佛法的坚定依然不动不摇。

  试想,明代高僧憨山大师高风亮节,却遭政奸权要迫害,剥夺僧籍,流放岭南;紫柏真可大师为救众生免于苛政暴敛,拄杖入京请命,却遭邪佞陷害入狱而舍命于铁囚;清末高僧来果禅师少时往金山寺受戒时,被当马贼笞断竹鞭;虚云老和尚更是历经九死磨难,发心朝礼五台,三年间曾经饥寒雪掩,痢疾腹泻,口流鲜血,三次大病,奄奄待毙。

  伟哉高僧!在种种艰辛磨难中更显坚毅卓绝,淬炼出金刚般坚固不动的心智,作范千古!实是我等良师!

  返观自己,学佛以来,曾因事业前途而分心,或因同修的痪疾而心忧,或因孩子的学业不如己意而丧志,或因他人的言语讥讽而怀疑,也曾因预见老来穷困而心虚,也曾因道友的赞誉而醉迷,更曾因法师的严正训勉而悲戚!一路走来,摇摇晃晃、跌跌撞撞,信根犹如风中残烛岌岌可危。真可谓“暴起暴落山溪水,反反覆覆小人心”,愧不自容!

无为无住不退志

  为什么高僧大德们会有这么坚定的信念、这般广大的心量?首要的应是对世间无常及生、老、死苦有深刻的感受,才能对佛法殷切恳求,如救头燃!将之视为生命唯一的目标、真正的救赎,如荒漠中的唯一甘泉,故不容心起分毫游离、退屈。再者,要有正知正见方得不入偏邪,不得少为足或迷于途中虚幻的旖旎风光。而真正的正知见是对无为法有所契悟,心不落入是非、有无,以不生不灭的本因心起修。以“无智亦无得”的心体为性净涅槃之果,这才是“绝对的长远心”。

  对绝对理体有深刻的体悟,故能心无所住。恶固不住、善亦不住,即使生死关头,利刃架颈,犹作斩秋风想!心始终依靠在觉性上!有这般见地,有这般修为,方能不为业风所动。否则,一不小心蕴魔覆蔽,光明智慧顿失,即是三涂六道轮回。无怪乎导师 觉大和尚苦口婆心,耳提面命地告诉大众要知道什么是觉性,什么叫本心。也唯有不断地薰修,才能对无为法建立正确的认知,并坚持不动、不变的究竟长远心。

  虽然对理体未有深切领悟,事相上至少有三事应极力实践:第一,要发究竟解脱大愿,即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不于事相上取舍、分别,每行一善法都回向众生究竟解脱。第二,断绝世间财色名位利欲的追求,即使是些许的冀望,也是攀缘心,就是退屈的因、轮回的种。第三,“长”者,常也,要时常检讨、反省,有没有断恶修善?修善是否执着善报?藉此破除心中的妄想、执着。如能做到以上三项,虽未入圣,至少不退于菩提大道。

  历代高僧以生命来实践佛法,证明佛法的真实不虚。祖师们视种种逆境为增上缘,即使是生死存亡的关头,都当作是砥砺自己的磨刀石。然而,凡夫众生虽然有着相同的佛性,却总是用种种违逆因缘来考验菩萨灵不灵?判定佛法真不真?凡圣最大的差别是心的用法不同而已!祖师大德们含辛茹苦、为法忘躯的夙昔典范, 导师也躬身为众生作榜样,殷切嘱咐、谆谆教诲,我们实应感恩他们的无尽悲愿,效法他们坚毅卓绝的精神,学习他们步步踏实的实践力!“舜何人也?禹何人也?有为者亦若是!”但发长远心,愿永无退志!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