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6
 
本期主题:在细行中觉醒







心细成就道果

文╱中台男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綦法师



  古人云:“见微知着”,确实是一种人生的智慧。

  常有人说:“从一个人的寮房,就可以看出修行。”假使对于自己的住所不能保持整洁,表示面对自己的修行也是一样散漫。清朝末年,日本著名海军司令在参观了清朝的北洋舰队后,发现自己手上戴的白手套竟然脏污不已,研判清朝海军的纪律不足,表面的船坚炮利只是纸老虎的假象,因而放心与清朝一战,果然,于黄海海战之中击败比日本强大的清朝海军,带领日本进入列强的行列。

诚于中 形于外

  世间的一切,不离因果的法则,而要能洞彻当中因果的关系,正要从细心入手。因为心细,才会有敏锐的观察力;由于心细,也才能思惟出个中因果及背后不为一般人所知所见的深远影响。

  修行,就是由凡夫迈向佛道的过程,凡圣之别,就在于对心性的体悟浅深。平常没有收摄身心的凡夫众生,往往心浮气躁,行住坐卧无威仪可言;修行人在戒律的规范及禅修的导正下,慢慢地收摄身心,使六根不易向外攀缘,因而身心平静祥和,举手投足之间自能产生摄众的威仪与气质。舍利弗尊者尚在外道修行时,便因马胜比丘的举止威仪而摄受,并在马胜比丘的引导下,成为佛陀的大弟子。可见,对于心性体悟的深浅,自然会表现在外在的行为上,因此,《大乘起信论》云:“粗中之粗,凡夫境界”、“细中之细,是佛境界”。


养细行 显觉性

  然而,身心是相互影响的,在修行过程中,要从约束身行入手,而在心性上真正下功夫。古人云:“举佛音声慢水流,诵经行道雁行游,合掌当胸如捧水,立身顶上似安油。瞻前顾后轻移步,左右回施半展眸,威仪动静常如此,不枉空门作比丘。”就是要学人在日常的行住坐卧当中,都要提起觉性;从举手投足之间入手,让觉性现前,进而在收摄六根中用功。能在动中磨炼、收摄身行,在静中养成时,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。

  古人说“没有天生的释迦,自然的弥勒”,不论是世间法或是出世间法,都是在精进中成就,唯有脚踏实地才是不二法门。从培养细心而提起觉性,由提起觉性而保持正念,如此用功下去,才能真正了却生死大事。

  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