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8
 
佛典故事








阿难尊者的总持因缘

文╱编辑部 图╱传亮


  一天,舍卫国的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问:“贤者阿难过去生修持何种德行,今世得以有如此殊胜的果报,能对佛陀所宣说的教法忆持不忘?”于是,众比丘前往祇树给孤独园,请求世尊开示。慈悲的世尊便将阿难过去生的因缘娓娓道来……

  无数劫前,有一位比丘与一位沙弥住在一起修行用功。师父爱徒心切,要求非常严格,托钵之外的时间,规定弟子一律精进用功,背诵经典。这位沙弥原本就很喜欢诵经,只是苦于饮食等资具不足,必须外出托钵。

  一天,沙弥托钵时间结束得晚,想到今日又无法完成师父所规定的功课,回去必定会被师父呵责一番,愈想愈愁苦,不禁落下泪来。这时,一位长者经过,见到这位沙弥边走边哭,便上前关心询问。沙弥回答:“长者,你有所不知,我师父非常关心我的道业,规定我要每天诵经。如果托钵顺利,便有充足的时间用功;若是不顺利,回寺时间晚了,便会耽误功课而受师父责备。今日托钵结束得晚,想到回去无法完成功课,必定会惹师父生气,所以才忍不住难过掉泪。”

  长者听了之后,诚恳地告诉这位沙弥:“您不要再难过了,以后请您每天到我家来接受供养,您就能有更多的时间专心用功。”从此以后,沙弥在长者的供养下,每天都能专心诵学,师父规定的功课再多,也都能如期完成。

  世尊告诉大众:“故事中的比丘即是定光佛,沙弥即是我,供养饮食的长者就是阿难。阿难由于过去生诚心护持修行人用功办道,所以今生获得听闻法音一字不忘的殊胜果报。”

  又于过去久远以前,波罗奈城有一位名叫僧萨陀那的长者,家中财宝无数,每日皆有五百辟支佛前来应供。其中,有一位辟支佛所持的钵底部尖小,只要放置桌上,就会即刻倾倒。僧萨陀那长者的女儿看到这个情景,灵光一闪,马上脱下臂钏,安置在钵的下方,辟支佛的钵便不再倾倒。长者女欢喜踊跃,当下发愿:“愿以此功德,令我来世,所闻一切世出世间事,皆能忆持不忘。”

  世尊告诉大众:“这位长者之女即是阿难的前身,由于生生世世发广大愿力,供佛及僧,而得此殊胜果报。”大众闻言,心生欢喜,顶戴奉行。

(编按:典故摘自贤愚经.卷十》、《佛本行集经.卷六十》)


省思

  菩萨行者于护持他人修行中,不仅开阔自己的格局,超越自我的限制,无形中也成就了菩萨道业。儒家云:“君子有成人之美”,因为有成就他人的心量,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功德。俗谚云:“量大福就大”,护持他人而不计自己的得失,这样的心量就是大。在这广大的心海中,智慧如日,普照大地,能孕育无限生机。不仅利益了众生,也利益了自己!

  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