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8
 
本期主題:廣學多聞







 

自利利他

文╱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惠法師


  讀書是為利己然後利人,《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》中提到,菩薩摩訶薩修大乘行,應發五種心,其中之一就是要為諸有情求得一切智,心無退轉。世尊在世時,談經三百餘會,說法四十九年,開演八萬四千法門,無非就是應病予藥,幫助眾生找回這念清淨自性。而自覺覺他的菩薩,為了不違本師志,遍學一切法門,也是要為諸有情求一切智,在自利中成就利他,在利他中完成自利。

  孔子說:「古之學者為己,今之學者為人。」古代學者非為名譽利養求學問,是為充實自己而學習,如此自利既精,利他則廣。一心專注所學習的法門,待智慧有所增長,即用於幫助眾生;如果發現哪裡還不夠圓滿,就再充實自己,如此一而十、十而百、百而千,日日薰習菩薩自利利他的法門,必能趨向聖人之流。

  一位好的園丁,必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,才能培育出良好的株苗;發願上求下化的菩薩,也要學習一切法門,方能應機施教,應病予藥。眾生的根機不一,就像每一種植物有不同的特性,上上根機的人可直說大法,對於中、下根機的眾生就要選擇其他不同的法門,否則,就是在揠苗助長,無法真正利樂有情。

  然而法門有如恆沙一般,要在有限的生命完成度眾的心願,就要以無限的真生命,發願盡未來際遍學一切法門,度化一切眾生;乃至以願導行,不取眾生之相,修無修修、度無度度、學無學學,才不會在這當中起煩惱、執著、掛礙,退失菩提心。世尊說法四十九年,度化無量眾生,最後卻說無一眾生可度,這就是我們行菩薩道最好的指標:創造因緣,運用因緣,而又能不住緣起。導師 覺大和尚所創立的菩薩僧團制度,就是最好的學習環境,安住在自己的執事上,從中體會佛法的浩瀚無涯,以出世間的心為基準點,那麼世間法就是佛法,就是在累積行菩薩道的度眾資糧。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依法而行、依法而立,當下就能果徹因源,因賅果海,成就無上佛道,度化無量眾生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