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8
 
本期主題:廣學多聞







  身處網路時代,知識的來源不再只是紙本書,網路更是資訊浩海。

  資訊通路的便利,讓「廣學多聞」成為現代人的必備條件。然而,文化評論家言:「資訊並不代表知識」,在網路世界裡,資訊的取得更為方便,但知識的增長,則賴於有系統、有目標的學習,以及具有智慧的揀擇,才能避免博而不精、泛而不專的缺點。

  廣學多聞,除有助於個人生涯的提升,也是廣結眾緣及善巧度眾的方便;菩薩向五明處學,便是累積攝化群機的資糧。本期主題「廣學多聞」所確立的廣學目標及多聞楷範,將為大眾明白指路!



廣學多聞利有情--覺大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
  愚癡是導致眾生輪迴受苦的原因,如何才能遠離愚癡呢?佛法中,對治愚癡的銳劍就是智慧。菩薩因憫念昧於真理、愚迷不解的眾生,而廣學世間、出世間的種種善法,以般若智慧轉化煩惱,具足方便智慧及無礙辯才,教化一切有情眾生。

愚癡闇 生死因

  《八大人覺經》云:「愚癡生死。菩薩常念,廣學多聞,增長智慧,成就辯才,教化一切,悉以大樂。」眾生所以長夜輪轉於生死之中,都是由於無明癡闇的緣故,故言「愚癡生死」。

  佛法所說的「愚癡」和社會上所說的「愚癡」,意義不同。一般人認為沒有學問、沒有智慧,即是愚癡。在佛法來看,雖然很有學問,乃至得到博士學位,但不知人生有三世因果,不知一切法緣起性空,不知人人皆有佛性,還是愚癡。例如,六祖大師沒讀過書,不認識字,但由於過去的慧根深厚,聽聞《金剛經》而開悟,這就是般若智慧。因此,佛法所說的「愚癡」,是指沒有般若智慧,不知有三世因果,不知緣起性空的道理,乃至不知佛性本具,因而起了種種顛倒妄想,造種種惡業,流轉於生死苦海之中。

  世間人不了解三世因果的道理,不知道今生所受的果報,是過去生造業所致。因此有人為了追求名利而損人利己,有人為了復仇而殺害對方。殊不知現在的一時衝動造下殺盜淫,未來惡果成熟,墮入三塗惡道,種種苦報,絕非現在所能想像。

  其次,是不明白緣起性空的道理。有些人相信三世因果,因此拼命修善,寄望來生得福報。這是對善法及福報產生了執著,不明白一切法皆是緣起。緣起之法,必定是依靠眾緣和合,緣聚即生,緣散即滅,其中並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實質存在。

  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,歎言:「奇哉!奇哉!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。」眾生由於無明癡闇,故於其中生起妄想與執著,進而隨之流轉生死;若能契悟這個道理,就不會在生滅的萬法當中自取流轉。如同大地一般,能長養萬物,萬物有生有滅,但大地始終是大地,並不隨之而生滅;心也是一樣,一切法從心而生,滅也是銷歸於心,然而這念心始終不會隨著法的生滅而生滅。悟到這念心,進而安住於自心,則面對生死之時,非但不會隨之流轉受苦,且能運用這念心,創造善法利樂眾生,在法的生滅之中,無入而不自得。

立大志 遍學法

  「菩薩常念,廣學多聞,增長智慧,成就辯才,教化一切,悉以大樂。」「常念」就是心要專注,不要放逸。「廣學多聞」,「廣」是指什麼都要學。菩薩修習的法門很多,八萬四千法門都應該學習,這裡是告訴我們,菩薩要博學多聞,而且要增長智慧,還要成就辯才。能夠增長智慧、成就辯才,才能教化眾生。

  學習任何知識、技能,要想有所成就,「會、熟、巧、精」是四個重要的步驟。不但要努力學習,學會之後,還要有恆心不斷地練習,所謂「熟能生巧」;到了熟練的程度,更進一步還要精益求精,精通了必然會有卓越的成果。

  如何達到博學多聞?就是要勤學。所謂勤學,是勤學苦讀,要忍耐、精進、吃苦,學問、技能才會有所成就。任何事情的成就都不是偶然,也不是僥倖得來的。學習技能、研究學問的過程都是先苦後甜,所以不要怕吃苦。大眾都知道「勤能補拙」,勤下功夫,經過不斷的練習,最後必然學有所成。

  要學就要多聞,聞就是用耳根,耳根的功德不可思議,如《楞嚴經》云:「此方真教體,清淨在音聞。」所以,聽經聞法了以後,要返聞能聞的這念心。佛法的道理很多,因此要多聞。孟子曰: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」聽法的時候,要把妄想、散亂心通通放下,聞慧才能成就。

  聞了以後要思;假使不經過一番思惟、過濾,所聽聞的道理不容易消化、吸收,如孔子說: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」透過反覆不斷的思惟,忽然因緣成熟了,能想的這念心和所想的道理一剎那相應了,就成道證果了。因此,透過聞、思,就能增長智慧。有了智慧,就能辯才無礙。

化群生 令大樂

  佛法住世的目的即是化導群生,令眾生走向覺悟與解脫;然而,眾生無不貪愛自身,樂著於自己的成就、事業、智識及親友。因此,菩薩在履踐自覺覺他的任務時,必須隨其所好而化導之,目的是要引導眾生自己覺悟生、老、病、死苦的真相而遠離愚癡,獲得究竟「大樂」。遠離愚癡,解脫煩惱與生死,進而明心見性,即是佛法中最大之樂。唯有使眾生得到究竟圓滿的大樂,才算是完成菩薩自度度人的本懷,也是實現佛法住世、化導群生最終的目的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