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4
 
本期主题:自信不离自性







 

不怕见笑

文╱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一年级 见槛法师


  禅宗史上有一则著名的公案──宋代白云守端在杨歧方会禅师门下参学,某日,禅师忽问白云:“你曾跟随何人学习?”白云答:“茶陵郁和尚。”禅师接着说:“听闻和尚过桥跌跤有所省悟,还作了首特别的偈子?”白云敬答:“和尚的偈子是‘我有明珠一颗,久被尘劳关锁;今朝尘尽光生,照破山河万朵。’”禅师听后笑而不语,便走开了。白云对禅师的反应感到既惊讶又困惑,整夜挂意此事而辗转难眠。隔天一早,便向禅师请益。

  禅师问:“你有看见昨天到村里表演的小丑吗?”白云说:“有。”禅师说:“你还不如他。”白云一听,惶恐不已,问禅师言下之意。禅师说:“小丑爱人笑,你却怕人笑。”白云因而大悟。

  白云守端禅师悟得了什么?

认识自我 超越两边

  想像此等情景,不也经常在生活中出现?有时,他人的一句话、一个表情或动作,便能令我们深陷于负面心念的漩涡中,怀疑、挫折、焦虑……种种的烦恼挂碍,让身心不得自在。为什么会呈现这些心理反应?主要是由于未建立起真正的自信心。

  大部分的人都在骄傲与自卑两种极端中摆荡,过度的自信易流于傲慢,而自信不足或缺乏,则衍生自卑的情结。其实,骄傲与自卑是一体之两面,是无法自我肯定的征象,都容易造成人生的缺憾。

  以修行而言,如何培养自信心?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因缘,无法相比,更无从比较。所以,认识自己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──了解、探索、承认、接受自身的优点和缺点。依据心理学的研究观点,我们可从自己的作为、他人的回应中来觉察,让自我的轮廓能愈益清晰。子曰: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更明白指出认识自己的重要性。

  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之后,好的继续保持,不足之处便加以改进。从因果法则中,我们知道优点或专长来自于过去的努力,只要付出、耕耘,便能有所成长与提升。

回归自性 自信泉源

  由此可逐渐发现,自信不是因为外在的肯定或否定,而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本具的“自性”,亦即佛性、觉性。只要愿意用心,肯定自性,便能安住在这个基础上,化除烦恼习气,渐次向上提升,永远都有改变的可能性。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因为众生皆有自性,故不需欣羡或轻视他人,而能接受他人的优缺点。赵州禅师曾说:“七岁童儿胜我者,我即问伊;百岁老翁不及我者,我即教他。”这是真正的自信,不卑不亢,超越慢、卑两边,不因他胜而悲,不以我优而喜。

  “小丑爱人笑,你却怕人笑。”这句话道出了白云守端禅师的执着点,却也是超越自心的契机。人生旅程中、修行道路上,多少的称、讥、毁、誉、利、衰、苦、乐,将映照出自身的妄想执着,但只要能回归自性,练习不随境界而动,又清楚明白当下自己的状态,便可找到自信的泉源,无限光明的希望所在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