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4
 
本期主题:自信不离自性







  现代社会中,整型风气盛行,外表、衣饰,乃至名车、名气、地位、权力、学历……已然成为人们自信心与成就感的来源。然而,只有身外之物但心灵空无所有,一旦失去了这些,就真的是一无所有了。您,是否仍在汲汲追求?

  自信心,能帮助一个人更成功、更快乐。但,真正的自信,究竟从何而来?

  老子说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”自信,来自于对自己的了解,知道自己是谁、知道自己的能力,却不因此而陷入骄傲或自卑的泥淖。本期主题,带领大众一同探讨自信的真义,发现人生真正的财富!



自性中真自信--觉大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
  众生经常迷失自我,把假的当作真的。所谓“假”,就是身心的假相,众生执着外在假相,如:美丑、胖瘦、高低……因而起了种种烦恼。现在有很多人爱漂亮,找外科医生整型,隆高鼻子、割双眼皮……这些是没有用的。佛经讲得很清楚,一切要从因上努力,修一切善法,增长福德,就能改变自己的相貌。在佛法看来,心当中的贪心、瞋心、痴心、慢心、疑心,乃至于虚伪、狡诈──这些才是真正的缺陷,才是真正的斑点。如果把这些污点、斑点去除了,我们内心的良知良能,清净的智慧心、慈悲心、恭敬心现前了,才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,这才是真正的美。

相由心生 从心改变

  有些人因为自己身体的形相不错,或是有了智慧、本事、成就,心中肯定自己,看到别人都不如自己,无形当中产生一种优越感,看不起他人,慢慢地就产生了傲慢心。这一种心态,差不多人人都有,假使有了这种心态,就会为自己带来烦恼,要赶快把这一个毛病改过来;如果这个毛病改不过来,始终是障碍自心。

  有很多人认为自己的长相不好,心里面觉得很自卑,产生了种种烦恼。假使有了善法,不我慢、不悭贪;看到他人行善,经常赞叹人家,随喜功德;不讲刻薄话,处处以慈悲心关照他人。依照这样去修行,心改变了,外面的形相也会改变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所以,要调伏自己这一念心,要用慈悲心、平等心,把我们的智慧、力量布施给社会,布施给大众。以布施心、平等心来做人做事,心量广大,心安定,烦恼也就没有了。

  明白这个道理,活在这个世界上,就不会为自己外在的形相而自卑。大家要了解,一个人的美,唯有从内心做起,净化自己、美化自己,如此才是真正的美。

因上净心 性德自显

  在佛法来讲,无论男女老幼,乃至于蜎飞蠕动,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每一个人都有良知良能,人人皆可以成为菩萨,在儒家则说“人皆可以为尧舜”。这些都必须在自己的这一念心上来提升、净化、充实。

  有些人认为自己不是学士、硕士、博士,又不会讲经说法,就产生了自卑。要知道,六祖大师并没有世间上的学问,最后还是开悟了,证明大字不识的人也能开悟。佛陀时代,周利槃特伽是最愚笨的人,最后也能开悟证果,就证明修行这一条路与学历一点关系都没有。

  佛法上所说的智慧,是指能够知过、改过、惭愧、忏悔,只起善念、不起恶念,这个智慧时时刻刻都在放光动地。这种智慧是般若的智慧、一尘不染的智慧。打坐时听到什么、见到什么,都不理它,这就是智慧,这是因当中修行的观行智慧。有了这念智慧心,这一生就能够得解脱、证菩提。

  修行过程中,一个是学,一个是无学。学属于方便门,有大慈悲心,多学一些知识、技能来弘扬佛法、普度众生,这是菩萨发心。无学,就是悟到本心,一切都是现成的,不需再学什么。老子曰: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无为而无不为。”意即做学问是一个加号,时时刻刻都要增加,所谓“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,如果不学,过去所学的东西都会忘记;反之,修行就是无学,时时刻刻检讨反省,将烦恼当作垃圾丢掉、去掉,如果不去掉,心当中就是一大堆的烦恼、执着。

  学与无学是没有冲突的,要了生死,就是在这念心上用功,到达无学的境界。

不增不减 不卑不亢

  悟到这个道理,就有了信心,知道这念心“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”,就不会自卑,乃至于退失菩提心。虽然悟到道理了,但悟后还要起修、保任,否则容易产生贡高,甚至起大我慢,毁谤佛法。有了我慢,“未得谓得,未证谓证”,就成了增上慢人;反之,起了自卑,就没有信心,做什么都不容易成就。

  所以,修行要悟到这一念心,不但要悟,还要保任。保任就是要知道位次,要在日常生活上落实,“生处转熟,熟处转生”,脚踏实地往前走。所以,不要小看自己,也不要自大。修行就是要不卑不亢,为什么?因为这念心是本具的。

  我们有生身父母,还有法身父母。法身父母,是指三宝启发我们的法身慧命。法身,每一个人都有,就是指我们这一念心。悟到这一念心,超越时间和空间,具足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功德、无量的神通妙用。安住在当下这一念心上才是自己,这才是真正自信的人生!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