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2
 
佛學院園地








覺心觀照

在佛教學院中的每一天,學僧們用法、用心、用觀行,
努力在生活中實踐佛陀的教誨,
走著佛陀曾走過的心路,記錄下對心念的觀照;
覺心觀照——是一份修行人的作業。





聲悅

中台男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彥法師

  空間,圓潤了聲音。心寬,圓滿了自性。

  一般人慣用喉嚨的發音方式,不僅形成扁平的聲音,更讓唱誦費力。反之,利用聲樂的技巧,擴展口內空間,利用丹田呼吸,則能夠自頭部額竇至氣管間,形成圓柱般的共鳴空間,而發出渾厚、圓潤、飽滿與持久的音聲。只要利用正確的發聲方式,悅耳的音質不過是水到渠成。

  人生的種種不圓滿,正如同發聲時採用了錯誤的方式,而不得美妙音聲。人們因為習慣於憎愛、是非的思維,於是分出人我、得失,限制了自己的心量。心胸狹小,目光短淺,反映在待人接物上,也就隨之處處障礙。反之,若是心中常存感恩、恭敬、慈悲、忍讓,擴展出仁厚寬廣的心性空間,便能與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形成完美的共鳴。如此,不論是家庭、學業或事業,乃至於道業,都能左右逢源,隨心滿願。

  圓滿的佛性,人皆本具。唯有每個當下的起心動念,與慈悲、無住的廣大心量相應,方能令本具佛性的殊妙功德呈現,圓成無上菩提妙音。

 

分解動作

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見祈法師

  看著武術教練俐落的拳腳功夫,心中除了由衷的讚歎,也有著一絲迷惘:「這該如何學起呢?」所幸,教練慈悲地從基本教起,並且有智慧地將拳法分解成許多動作,讓我們得以細細體會,揣摩學習。

  修行學佛亦是如此,必須從基礎學起,用心地去體會佛陀的每個細行、每個「分解動作」。世尊說法的最終目的,就是為令眾生「開、示、悟、入佛之知見」,然而,最初華嚴會上,除了諸大菩薩,鈍根眾生是「有眼不見舍那身,有耳不聞圓頓教」。為此,佛陀只好慈悲地廣開八萬四千法門,敘說三乘法要,令所有眾生均能得蒙法益,契入菩提涅槃。感恩佛陀的慈悲與智慧,我等娑婆眾生,當發無上菩提心,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,圓滿清淨的涅槃佛果。

 

誠意正心

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縷法師

  很久以前曾聽說有一位法師每天在睡覺前,一定要小小翼翼地把他的僧鞋擺放齊整,因為──不知道明天還會不會醒來,繼續穿上這雙鞋。

  最近,自己也在練習把僧鞋擺放整齊,不但是僧鞋,而且是所有東西,一枝筆、一張紙、一本書。突然間領悟到,那是出於對於每一件事都懷著謹慎恭敬之心。因為懷著這樣的心境,覺性提高了,心念也跟著端正了。

  孔子說:「席不正不坐」,正是因為「誠於中,形於外」。心念端正,所行所為必也端正。原來,要做一名正正當當的人,要從這裡著手。因此,不要忽略日常生活小事,小事正好練習。

 

戒定慧

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見綸法師

  早課輪值香燈,上供水時,望見供杯上的「戒定慧」三字,總是能讓自己提起心念,告誡自己要勤修戒定慧三學。 導師開示中提到,上香時,三支香亦是代表戒香、定香、慧香,表示行人依著戒定慧三學修行,就能夠得解脫。此外,香,亦代表精進及智慧──修行要如同點燃的香一般,時時刻刻保持心念的清明,不夾雜、不間斷,一念到底。香的燃燒,也譬喻以智慧燃去我們的煩惱無明,燒到最後就是空性,給予了我很大的啟發。

  每當上香時,總是盡力地將三支香插正,不使歪斜,也提醒自己:動靜之間,應如上香一般,時刻調整自己,堅住正念!

 

  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