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2
 
本期主題:心寬天地寬









成人之美

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檻法師

  
  現今社會的諸多亂象,多半因排他心態而起。小至校園同儕間彼此的競爭、比較,大至族群、社會、國家間謀取己利、罔顧道義的種種行徑。在教育環境、社會風氣的薰染下,大多數人以自我為中心,追求個人利益,透過和他人較量來顯示自己的優越。長期較勁的結果,導致猜忌、排斥,甚至毀謗、破壞,對個人或群體造成負面的影響。

  從佛法的角度來看,這些錯誤的心態、觀念,都來自於我執。執著四大五蘊和合的個體是「我」,衍生出「我所」的界限,追逐各種外境來鞏固虛幻的自我,不知真正的生命是本具清淨的覺性,無有自他之對待分別。因此,唯有破除我執、回歸自心,才能真正從根本解決。

  所謂「功德歸三寶,好事給他人,壞事自己檢討」,因為了知眾緣和合的殊勝、菩薩發心的真誠,所以能放下自我,不居功、不諉過。在反省、檢視中,化除執著,拓展心量。普賢十大願中有「隨喜功德」,見他人行善,隨之心生歡喜,如同自己積德一般。凡人之所以產生嫉妒、瞋恨,皆因見他人成就、受益無法欣然領納,落入自他分別比較的陷阱中。若能肯定自他佛性、深信因果,以美好的心念讚歎、隨喜,必能造就人與人之間美善的循環、和合的氛圍。

  古今中外頗有成人之美的佳話流傳──春秋時代鮑叔牙向齊桓公薦舉管仲治理朝政,令齊國國治民安;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,兩人盡釋前嫌,合作無間,國家大盛;歷代賢相良臣盡忠報國,提攜後進,不謀私利;佛門高僧大德深心悲願,化育僧才,廣度眾生,延續佛法命脈,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願眾生得離苦,導師 覺大和尚就是最佳的學習榜樣:只要眾生能離苦得樂,提升道業,必是極盡所能地加以成就。

  讓我們彼此共勉,深信每個人都有清淨光明的佛性,以寬廣、包容的心,支持、成就別人的發心與成長,肯定他人付出的努力,滅除自心狹隘、計較的無明煩惱。因為成就別人、莊嚴自己,是通往和諧世界、極樂淨土的最佳捷徑!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