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1
 
本期主題:學習承擔







  「經霜楓更紅,歷雪梅愈香」,秋楓、冬梅,因為承擔了霜雪凜冽的考驗,因此贏得了一季的繽紛和芬芳。

  人生也是如此,因為承擔,讓我們擁有無比的勇氣,在這座紅塵的大冶洪爐中接受責任、壓力及逆境等種種淬鍊,締造出旖旎的生命風光。本期主題透過佛法的智慧及生活故事的分享,讓人人敞心開懷,學得直下承擔,開啟生命成長的動力能源。



承擔--覺大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
  人有物質生活,如家庭、學業、事業,此外,還有善法、功德,這是精神生活。進一步,還有心靈的淨化。每個人心當中都有很多垃圾,要藉由反省、檢討、改過,把垃圾除掉。佛經說:「功德歸三寶,好事給大眾,壞事自己承擔。」就是正確的觀念;反之,推諉、怕負責任,有了過失不敢承認。不但不敢承認,還製造假的證據來掩飾,這就糊塗了。

知過改過菩薩行

  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改過必生智慧,護短心內非賢」,人非聖賢,誰能無過?重要的是知過、改過,所謂「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」,勇於改過,就能增長自己的福德、智慧;不承認自己的過失,乃至推諉過失,才是可恥的事。許多人到處去求智慧,智慧到底在哪裡?智慧不是他人賜予的,而是本具的,能知過、改過,煩惱就轉變成菩提,智慧就能增長。

  世間有三種人,第一種,是先知先覺的聖者,從不造惡業。第二種,是後知後覺的菩薩,能知過、改過。第三種,是不知不覺的眾生,天天在造惡業,殺生、偷盜、放縱欲求,乃至欺上瞞下,不知悔改。不但如此,還以「自己只是薄地凡夫,而非聖人」的藉口來原諒自己,這就是不知不覺的眾生,實在是對不起自己。所以,要經常在這念心上用功、返照,返照就是檢討、反省,這念心慈悲、平等、清淨、無住,一定能生智慧。

  「護短心內非賢」,「護短」是掩飾自己的錯誤、缺點。別人善意告訴你錯在何處,自己不但不檢討、反省、慚愧、懺悔,反而生無明、發脾氣,這就是護短,不是賢者的行為。護短的人,內心是黑暗、煩惱,找不出一點光明。懺悔能生功德、懺悔能生善法;反之,沒有慚愧心,完全不知要悔改,哪裡會有善法?所以,要經常檢討自己有沒有護短,如果有,立刻要改過,改過就是菩薩,改過就能生智慧。

承擔因果及心性

  學佛首先要知因識果,第二,要面對因果,不要逃避責任,要面對現實,這就是最積極的。古人說,不要逃境安心。一般人如果對自己的環境不滿意,馬上就想逃跑,想要找個好境界,找不找得到?其實是找不到的,只是這一山看那一山高。想要改變這些因緣果報,要靠現在的努力來轉。別人對我不好,要自己檢討反省,自己先對別人好,馬上就能改變因緣、改變命運。面對因果之後,修戒定慧三無漏學,善業成就,三昧成就,就能改變自己的因果,所以,一切關鍵都在於自己!

  思善是心的作用,思惡也是心的作用。善是好的作用,惡是壞的作用。好的作用,將來感人間、天上、淨土的果報;壞的作用,未來就是貧窮下賤、殘缺不全,乃至墮入三塗惡道。因此,命運也是自己掌控的,現在的作為便是未來的因。

  了解了這些道理,想要有好的生活及未來,便應坦誠面對自己的過失與不足,努力地改正自己的煩惱、習氣。因此在佛法中,小乘是斷煩惱,菩薩乘是轉煩惱。斷,用四念處來斷;轉,就用六波羅蜜來轉。以無上乘來說,斷、轉都是方便,要直下承擔,「煩惱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」,這念心如如不動,了了常知,常寂常照,真正地承擔本具清淨性德就是菩提、就是涅槃。

  所謂「禪者,佛之心;教者,佛之口;律者,佛之身。」禪,就在我們這一念清淨心當中,要徹底認識這一念心、承當這一念心。認識了這一念心,就要在日常生活上磨鍊,把煩惱、習氣、執著化掉,在行住坐臥當中,始終不離開這念心。這念心站得住、站得長,便是如來住世,光明常在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