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6
 
本期主题:报恩,成就善循环









感恩心,报恩行

文/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梧法师

  现代社会的生活步调迅速,一切以效率和经济为前导,利之所趋、欲之所趋,一旦不如所愿、所求,大部份的人都会心生烦恼,乃至于起瞋发恚,种恶因、结恶缘,得不偿失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不能体会知足常乐的道理,不懂得心存感恩、珍惜现前的因缘,甚而以为成功只掌握在自己手上,不知感恩周遭众人的付出。佛法告诉我们,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所生,俗云: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。”在人生当中,众缘未具足的情况比较常见,因此更要珍惜和把握那心想事成的“十之一二”。也因为得来不易,所以要满足、要感恩,更应了解众缘和合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。

诚念恩泽 精进回报

  古人以祭祀祖先、天地和神灵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,佛法则讲“上报四重恩”,四重恩即指父母师长恩、三宝恩、国土恩、众生恩。因为父母的生育、长养和教导,我们才能长大成人;因为佛陀的大慈大悲,不舍一众生,来此娑婆世界化导众生,留下珍贵的佛法,我们才有上求佛道、离苦得乐、了生脱死的机缘;因为老师和长辈的谆谆教诲,我们才得以增长知识,明白待人接物的道理;若是没有安定的政局、稳定的社会环境,想要听经闻法、修行办道就会困难重重;而在此娑婆世界修行,因为有无量的众生,我们才能够落实六波罗蜜,度化有情。一切有情众生皆是我们感恩和报恩的对象,如果人人心存感恩,没有贪瞋痴等种种烦恼,当下这个世界即是佛国净土。

  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,在未皈依佛陀以前,曾与好友目犍连向六师外道学艺。有一天,舍利弗见到马胜比丘,为其庄严的威仪所摄受,便问马胜比丘所师何人、所习何法,马胜比丘回答:“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,我佛大沙门,常作如是说。”由于这一偈的启发,舍利弗偕同目犍连,带着门下的所有弟子到竹林精舍皈依佛陀,而后听经闻法,精进修行,终于证得阿罗汉果。从此,舍利弗每天入睡以前,一定先观马胜比丘的落脚之处,头必朝此方向,以表达自己不忘入佛门的因缘。已证四果阿罗汉的舍利弗尊者如此示现,不仅是知恩感恩,也提醒着我们对于佛法应当敬信奉行。

  大势至菩萨初发心修道时,父母皆已不在人世,为了报答父母恩,大势至菩萨用瓶子盛装父母的遗骨,顶在头上,并将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父母,祈求超脱三界,如此不间断地精进修行,最终转凡成圣,成为大菩萨,度化了父母及无数的众生。大势至菩萨以此教示世人,孝顺并非只是孝养父母而已,若能引领父母找到解脱轮回之苦的方法,时时刻刻以功德回向,令此生及累世父母皆能超出三界,了生脱死,永离众苦,才是真正的大孝。

因地发心 愿成正觉

  恩,由“因”、“心”二字组成,其另一层含义可谓是因地发心。当别人从因地发心,起了善念来护持、成就和帮助自己,即是菩萨发心。而报答菩萨最好的方法便是: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,修四摄,行六度。佛法讲:“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。”由于我们久远劫以来烦恼、无明、恶业不断,所以轮回不已,并且与无数众生结为眷属;而今,能够听闻佛法,犹如在闇夜之中寻获明灯,找到了可以出三界、脱苦海的光明大道。因此,我们当以佛法利益一切众生,以四弘誓愿为己愿,从利他之中完成自利,最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,才是知恩、感恩、报恩最圆满的展现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