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8
 
本期主题:赞叹--庄严自己 成就他人








以赞叹圆满六度

文/中台男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涅法师

  大多数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、阅历的丰富、俗事的缠身,慢慢地丧失了对这世界的“好奇”。失去了好奇心,仿佛也很久不再听到自己打从心底说出一句对自然、对人生的赞美。

从生活中见贤思齐

  生命是神奇的,自然也充满了神秘的色彩。然而,一旦我们的心失去对万物的礼赞时,再绚丽的三千大千世界,也会在瞬间成了黑白的世界。

  古代哲人常在对自然的观察中,激发出生命的热力,例如,孔子曾对着泗水说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大自然是如此地浩瀚,河水如是日夜奔流不停,渺小如蝼蚁的人类,又怎能不精进向上呢?这是孔子藉由对泗水的礼赞而反省自身的哲人风范。

  懂得赞美,才懂得谦虚;懂得谦虚,才会真正懂得学习的乐趣。《论语》云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如果看不到他人的长处,将失去学习对方优点的机会;唯有欣赏别人的优点,才会发出赞叹的言语。

  这一声赞叹,就是一个善缘、一种福报、一份温暖、一次“心”的学习。

在赞叹中体现六度

  从修行的角度看,赞叹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,而且具足六度的圆满功德。赞叹是布施的实践,如《四十二章经》所言:“睹人施道,助之欢喜,得福甚大。”普贤菩萨之十大愿中,“随喜功德”亦是同样的道理。看到别人发心供养三宝、救济贫困,心不生嫉妒,口不出毁谤,并能助其布施供养、随喜赞叹的人,其功德等同于布施者,亦能获福无量。

  一般人不免有吝啬的习气,非但自身难以力行善法,嘴巴也不知道行善。赞叹其实是很简单的一种布施,不需花很大的财力、物力,看到他人行善,在旁边帮他加加油,这就是随喜。随喜功德可以除去我们的悭贪、吝啬和小心眼。

  赞叹是一种持戒。因为止住内在悭贪、嫉妒、骄慢的恶念,学习口出称赞、良善、光明的妙语,如此“止恶行善”亦为持戒的根本精神。

  赞叹是一种忍辱。末法众生“疑”心特别重,刚学习赞叹法门者,周遭的人或许会因为你心地的改变而产生质疑的眼光;或以为你心生谄媚、虚伪不实,乃至于泼你冷水,欲浇息你这初生的善苗。唯有真正懂得赞叹的精神,才能忍得住、站得长。

  赞叹是一种精进。一念不生是大精进,但是在尚未达到一念不生前,众生烦恼、习气重,需假方便对治,故“先以善治恶,后以舍治善”。赞叹是善法,广修善法是契入一念不生的前方便,所以赞叹亦是精进。更何况,在赞叹的同时,也就是在“发愿”,因为在称赞别人的长处时,无形中也是希望自己能“见贤思齐”,发愿能广学众人的长才,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般,广修万行,不舍一众生,故不舍一法,发愿破尘沙的烦恼,学尘沙的法门,此即菩萨赞叹法门之大精进。

  赞叹是一种禅定,清楚明白、作得了主即是定。在赞叹他人时,不被彼此过去的恩怨所左右,不因未来利益得失而犹豫,不为世人的冷嘲热讽而退却。坚志其心,不畏前境,此乃定的表现。

  赞叹也是一种般若。明白句句的赞叹不为谄媚、功利,而是深体人人本具佛性的信念,不只欣赏对方表现于外的各项才华、美德,更是由心底感受到其内在佛性所散发出来的自性光辉,这就是般若智慧。

  所以,随喜一声赞叹就具足了六波罗蜜,轻轻松松就走在自利利他的菩萨道上了,不仅成就他人,亦能庄严自己,何乐不为呢?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