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7
 
佛学院园地









活在当下




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针法师


  修行最大的快乐,即是这念心能时时放得下、提得起,能真实地活在当下。当下这念心能安住,不打妄想,自己的烦恼才会一天天地减少,不再轻易为外境所转。这种法喜,能让心灵充实,是不随外境因缘生灭的自在心境。

清净心 安身处

  修行犹如寻获自性的珍宝──本自清净的心。在浑浊的水里,不能得见,但经由修行的过程,杂质渐渐沉淀,水逐渐清澈,自性珍宝才得以显现。此时这念清净心,自然能起神通智慧妙用。

  未修行时,似乎有许许多多的烦恼,家庭、事业、人我是非,这念心始终是念念迁流,未曾停歇,常常将一切的不快乐归咎于外在环境的不圆满,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无法满足。随外尘境界的变化,时而喜、时而悲,六根始终在尘境里攀缘。以为只要外境改变了,心境即能因此改变,烦恼即能因此减少;但显然的并没有,反而加重了自己的烦恼和习气。以为获得了自己所想要的事物,即能悠游自在,但每每换得的却是加倍的“放不下”。

  踏上了修行之路,才恍然明白,原来安身立命之处,就是自己当下的这念心。过去由于念头不断地生灭,起了诸多妄想,是故无法安住自心,懊悔过去、攀缘现在、妄想未来。现在懂得修行了,原来一切烦恼的产生,不是外境所造成的,而是自己不知要回归本来清净的自性,不知要停止妄想。

无所住 无挂碍

  过去六祖大师听闻《金刚经》之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悟到了清净自性,说道:“何期自性本自清净,何期自性本不生灭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本无动摇,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。”诸法缘起性空,一切妄想烦恼,无非都是自己的心意识所变现。心不着外境,不随外物而转,方能无所挂碍。时时活在当下,不住于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自然轻安、法喜、自在。

  活在当下,自有清明的智慧知道如何作主,纵使遇到逆境,也了知从这些境界的磨炼、考验可以成就自己,所以能提起该有的承担力,放下一切恐怖畏惧。修行就是这样不断转念的过程,在每一境界中,回归本自清净的心,当下这念心能转,烦恼即菩提。

  曾经有这么样一个故事:有位富商趁假日到一著名的小岛上渡假,有天富商雇了船夫,乘着船观赏海光山色。在船上,富商很快乐地跟船夫闲聊起来,他说:“我要花五年的时间,娶妻生子,经营美满的家庭;再花十年的时间,好好冲刺事业;再花十年的时间,巩固事业,赚一笔大钱,再交棒给我儿子。然后我就可以退休,放下这世间的一切包袱,买下这座小岛,没有任何压力,惬意自在地做我想做的事,好好地欣赏这大自然的赠礼,享受我的人生!”而船夫回答说:“我不需要再等这二十五年啊!我当下就在享受自己的人生,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。”

狂心歇 菩提现

  我们是不是也常有这样的想法?一如那位富商,一生汲汲营营的追求,为的只是让后半辈子活得自在;而穷极一生的辛苦,却不算是真正的在生活。这位富商纵使拥有再多的财富,也比不上船夫,当下心中就没有包袱,当下就是在生活。富商的包袱无非是承负着过去、现在、未来诸多的妄想,因此无法自在。所谓“放下布袋,何等自在”,能够放得下,身心自然轻安,自然法喜。这念心随顺因缘而不动,自然感觉满足且富贵,如《达磨二入四行观》所云:“得失从缘,心无增减,喜风不动,冥顺于道。”

  导师常提示弟子:“人在哪里,心在哪里。”随时观照自己的心念,是修行者的重要功课。若能在日常生活中不起诸妄想,安住于每一当下,狂心顿歇、歇即菩提,菩提心现前,即能感受到修行最大的快乐。




上一页